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①年十二,解属文?②收辩对纵横,皆合旨要 ③檄书露布,多出于收?④马上即成,曾无点窜 ⑤收援笔立就,不复停思?⑥今日成我,卿之力也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窦建德亲自统帅军队,来抵抗我军,应该是倾尽了他的勇猛雄武之士,期望在奋力决战中(取胜)。(采分点:总、尽、奋决,各1分,句意2分。)(2)秦朝增建装饰豪华的阿房宫,汉代省去了建造露台的花费,所以汉朝皇位延长而秦朝灾祸来得快,自古以来都是这样。(采分点:增、罢、祚,各1分,大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题中,A项的“举”是“举荐”之意。
小题2: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干“有文才”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句②表现的是薛收的政治才能,故可排除A、C两项;句⑥表现的是太宗对薛收政治才能的肯定,故可再排除D,于是得出答案。
小题3: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D项“太宗先是派人在薛收回府的途中问候他”的说法有误,原文为“太宗遣使临问,相望于道”,意为太宗派使者到薛收府上问候,来往的使者在路上能互相看到。
小题4: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的第(1)句中,“总”是总指挥、统帅之意;“尽”是“用尽、用完”之意;“奋决”是奋力决战之意。第(2)句中,“增”是“增加、增建”之意;“罢”是“撤销、罢去”之意;“祚”是“皇位”之意。
【参考译文】
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十二岁时,就会写文章。大业末年,郡里举荐他为秀才,他坚决推辞不去应召。有人举起反隋的义旗,薛收便躲入首阳山,准备帮助义军。蒲州通守尧君素私下了解到薛收有此预谋,于是派人把薛收的生母王氏迎接安置到城内居住,薛收于是回到城里。秦府记室房玄龄向唐太宗推荐薛收,太宗当天就召见他,拿经营治理方面的事问他,薛收论辩应对无所顾忌,都合乎太宗心意。被授为秦府主簿。当时太宗专门负责出征讨伐,军内的檄文布告,大多出自薛收之手。薛收写文章言辞敏捷,就如同事先构思好了一样,立马就写成,竟没有删改。太宗讨伐王世充,窦建德率兵前来抵抗,众将领都认为应该暂且退兵,来观察敌人的形势。只有薛收建议说:“王世充据有东都,府库充实,他的士兵都是江淮的精锐,他所忧虑的是缺乏食物,因此被我军牵制,求战而不得。窦建德亲自统领军队,来抵抗我军,也应该是倾尽了他的骁勇雄武之士,期望在奋力决战中获胜。如果放任他来到这里,两支敌军连成一体,转运河北的粮食来互相供应帮助,那么伊、洛之间的战斗就停不下来。如今应该分兵守营,深挖防御工事,如果王世充想战,一定不要出兵。窦建德用疲弊之军队,抵挡阵势整齐强大的我军,一战必能击败他们。窦建德失败之后,王世充自然就会被攻破。如果退兵自守,是下策呀。”太宗采纳了薛收的建议,最终擒获了窦建德。东都平定,太宗进入隋朝宫室观看,感叹隋后主用尽人力来放纵自己奢侈。薛收进谏道:“我私下听说建设高大华丽的建筑,殷朝的辛(指商纣王)因此而亡;居住简陋的草屋,唐尧因此昌盛。秦始皇增建豪华的阿房宫,汉朝建立后省去了建造露台的花费,所以汉朝皇位延长而秦朝灾祸来得快,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太宗为薛收的回答感到高兴。等军队回来,授予薛收天策府记事参军的官职。太宗曾陪着高祖在后园中游玩,得到了一条白鱼,让薛收写献表,薛收拿起笔立即就写,不再停笔思考。薛收曾上书进谏太宗打猎的事,太宗亲手写诏书说:“阅读(你)所写的内容,实在是让我受到启发,今日我能成功,是您的力量呀。现在赐给你四十铤黄金,来酬答你美好的心意。”武德七年,薛收卧病,太宗派使者到薛收府上问候,来往的使者在路上能互相看到。不久,太宗急忙又命人驾车来到薛收府上,太宗亲自用衣袖安抚薛收,与他叙谈生平往事,潸然泪下。不久薛收病逝,时年三十三岁。太宗亲自来吊唁痛哭,让周围的人也非常悲伤。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④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