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小题1:这首“咏柳”诗,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2分)
小题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小题1:原句好。原句中的“天地”着眼于空间,突出了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有诗人的主
体感,能显示诗人正气浩然之志。改句的“秋后”没有上述之意,且与“清霜”有重复之嫌。
或改句好,“秋后”着眼于时间,强调了小人可以猖狂于一时,却不可能猖狂一世;“秋后”
与“清霜”呼应,且与俗语“秋后算账”暗合。“秋后”的使用使诗意更显豁。
本题解析:
小题1:《咏柳》借柳来托物寓人,从诗句分析可知是讽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小题1:此题考查诗句的辨析,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皆可酌情给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谢公亭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小题1:“风景”一词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来表现它? (5分)
小题2:该诗景情具有怎样的关系?和“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表达了哪些相同的感情? (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请将这两首诗的尾联作简要比较,谈谈其在立意上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相同的是:这两联诗都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惆怅之情。不同的是:这一联诗的牢骚似乎更甚,说得也更露骨些,愤激之情溢于言表;而王昌龄则说得更为婉曲蕴藉,更为优柔舒缓。
本题解析:(在比较鉴赏时首先应注意到王昌龄和刘长卿相同的被贬遭遇,从“诗言志”出发,可见他们的主旨基本相同;再从遣词造句上的差异,以区别其不同,然后就可以作出回答。注意王诗既是对谗毁的蔑视,又是对自身洁白无瑕品质的自誉,更塑造出孤介傲岸的自我形象,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赠别诗。)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三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景物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诗后问题。(6分)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3分)
(2)这首诗使用了那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篱笆的管束,而要破落篱而出,也写出了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仍不忘争取自由的精神。
(2)诗人运用象征(或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写有功无过的桃杏妆点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象征了作者的遭遇。借春风渔翁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愤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
本题解析:
(1)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小诗,表面写“桃杏”,实质也写自己,可以从表现树的生长的姿态,以及诗人性格方面考虑。
(2)托物言志的诗歌常常采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注释,不难理解诗人通过“两株桃杏”生长的姿态和遭受的“吹折”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