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2)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
袁宏传
①袁宏字彦伯,侍中猷之孙也。父勖,临汝令。宏有逸才①,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②所寄。少孤贫,以运租自业。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尚倾率有胜致,即迎升舟,与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
②尚为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引宏参其军事。累迁大司马桓温③府记室。温重其文笔,专综书记。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之。宏笑而不答。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即答云:“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温疑不实,乃曰:“君欲为何辞?”宏即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温泫然而止。宏赋又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尝于曲室抽刃问宏曰:“家君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宏窘急,答曰:“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因曰:“精金百汰,在割能断,功以济时,职思静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胡奴乃止。
【注】①逸才:杰出的才干。②风情:节操、情感。③桓温:桓彝之子,专横跋扈,图谋篡逆,袁宏对其不满,多次在著文或谈论中冒犯到他。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会宏在舫中讽咏??⑵引宏参其军事??
⑶又与宏善??⑷我已盛述尊公??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尚倾率有胜致,即迎升舟,与谭论。
?
⑵家君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
?
小题3:第②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后 游 青 山 饮 归 命 宏 同 载 众为 之 惧
小题4:有人评第②段袁宏的“笑而不答”妙在不言,简析其中的不言之妙。(2分)
?
小题5:简析袁宏这一人物形象。(3分)
?
3、阅读题 以下不属于文中提到的台湾散文题材内容的一项是对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对第三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赞美壮丽灵秀的山川风物,抒发怀抱。,追忆情趣盎然的童年往事,温馨亲切的故旧亲朋。,记述“横的移植”与“纵的传统”之战的实况。,抒发孤悬海外,漂泊失根的肤浅感受。,赞美壮丽灵秀的山川风物,抒发怀抱。,追忆情趣盎然的童年往事,温馨亲切的故旧亲朋。,记述“横的移植”与“纵的传统”之战的实况。,抒发孤悬海外,漂泊失根的肤浅感受。,人类已经迈进到信息化社会,几个数字就可以传达人生的各种信息。,现今世界已成为地球村,通过几个数字的联系,天涯即刻成为咫尺。,西方的现代化文明无视人的心灵性情,使人生等同于几个冰冷的数字。,生存价值的体现应该有一个量化符号,几个数字就承担了这个任务。,人类已经迈进到信息化社会,几个数字就可以传达人生的各种信息。,现今世界已成为地球村,通过几个数字的联系,天涯即刻成为咫尺。,西方的现代化文明无视人的心灵性情,使人生等同于几个冰冷的数字。,生存价值的体现应该有一个量化符号,几个数字就承担了这个任务。,六十年代,台湾文坛发生过全盘接受西方文学思想还是保持中华文学传统的论争。,社会的特定环境和特定情势,使作者的表现技法无法成熟。,台湾散文和其他文体一样,都全面抵御了外来文化虚无消极的影响。?,中华民族载高履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代西方文化思潮的风行带给台湾作家不同程度的变化。,六十年代,台湾文坛发生过全盘接受西方文学思想还是保持中华文学传统的论争。,社会的特定环境和特定情势,使作者的表现技法无法成熟。,台湾散文和其他文体一样,都全面抵御了外来文化虚无消极的影响。?,中华民族载高履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代西方文化思潮的风行带给台湾作家不同程度的变化。,三十年来,台湾散文题材丰富,思索深刻,技法渐至成熟。,由于台湾特殊的地理、政治环境,台湾散文作家的作品内容和技巧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台湾散文同样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散文才能健康发展,有所创新。,三十年来,台湾散文题材丰富,思索深刻,技法渐至成熟。,由于台湾特殊的地理、政治环境,台湾散文作家的作品内容和技巧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台湾散文同样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散文才能健康发展,有所创新。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天有常道矣
②君子道其常
③天作高山
④彼作矣,文王康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贞正,干局①明强,善簿最②。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直,其人哉。”即日命胄。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赎。胄曰:“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法著: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③。”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德彝固执,帝将?可。胄曰:“不然。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若皆误,不得独死。”由是与校尉皆免。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④者,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帝曰:“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不以信,卿卖狱耶?”胄曰:“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法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帝大感悟,从其言。迁尚书左丞。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节录《新唐书·戴胄传》)
注:①干局:才干气度。②簿最:公文簿册的总括提要。③刑:通“型”,典范、规范、规定。④取调:指被选荐者获取委任。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尉与无忌罪均 均:相同。
B.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 当:判罪。
C.陛下登杀之 登:立即。
D.矜其贫 矜:怜悯,同情。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帝大感悟,从其言
?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 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大理,人命所系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D. 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3.以下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太宗复议。
B.戴胄引“虽误皆死”的法律,劝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能因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对“诈得者”,太宗诏“不首者死”,但戴胄仍“以法当流”,因而触怒太宗;面对太宗的责难,他据理力争,终使太宗“感悟”。
D.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首,罪当死”是感情用事,作为执法的依据有不妥之处。
4.下面是对原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案的精神和他所坚持的人君也不能以言代法的思想。
B.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事的精神和他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
C.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表现了唐太宗从善如流和宽宏大度的明君风范。
D.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表现了唐太宗对戴胄的高度信任,歌颂了唐太宗勇于纳谏、屈己重法的美德。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属臣,敢亏法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