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①涂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其为司马氏子也。?②光居洛,士之从学者退与康语,未尝不有得?③百姓受司马公恩深,今其子病,愿速往也。?④公卿嗟痛于朝,士大夫相吊于家。 ⑤而世之贤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妇,日夕引领望其为相。?⑥拜右正言,以亲嫌未就职。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徐孺子祠堂记
曾巩
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道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不容,而织罗钩党之狱起,其执弥坚,而其行弥励,志虽不就而忠有余。故及其既殁,而汉亦以亡。当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而不避。百余年间,擅强大,觊非望者相属,皆逡巡而不敢发。汉能以亡为存,盖其力也。
孺子于时,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举有道,拜太原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在位士大夫,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矣,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孺子尝谓郭林宗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皇宁处?”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孔子称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孟子亦称孔子:“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乃所愿则学孔子。”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长进退,择所宜处,未尝不惟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孺子姓徐名稚,孺子其字也,豫章南昌人。按图记:“章水北经南昌城,西历白社,其西有孺子墓,又北历南塘,其东为东湖,湖南小洲上有孺子宅,号孺子台。吴嘉禾中,太守徐熙于孺子墓隧种松,太守谢景于墓侧立碑。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贤亭,世世修治。至拓跋魏时,谓之聘君亭。”今亭尚存,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尝为孺子宅,又尝为台也。予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处,结茅为堂,图孺子像,祠以中牢①,率州之宾属拜焉。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孺子墓失其地,而台幸可考而知。祠之,所以示邦人以尚德,故并采其出处②之意为记焉。
【注】①中牢:祭拜时用的羊猪两种牲口。②出处:出仕和退隐。
1.下列对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多豪杰特起之士——特起:杰出的
②而织罗钩党之狱起——织罗:虚构
③而其行弥励——励:振奋
④太尉黄琼辟皆不就——辟:征召
⑤抗其节于乱世——抗:抵御,抵抗
⑥于孺子墓隧种松——隧:墓道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证明徐孺子“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处世哲学的一组是(? )
①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而不避
②举有道,拜太原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
③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矣
④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皇宁处
⑤择所宜处,未尝不惟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
⑥孺子不出间巷,独称思至今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孺子是一位隐士。第1段交代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高度评价“正道直言”“趋死而不避”的党锢诸贤,并把“汉能以亡为存”的功劳归于他们,是为徐孺子作陪衬。
B.第2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落。作者简述了徐孺子的事迹,将他与党锢反复对比,虽然也肯定这两种人“志于仁一也”,但作者无疑更欣赏徐孺子能正确处理行藏进止的处世方法。
C.作者在第3段记述了立祠的地点、时间及经过。同时,也交代了立祠和作记的目的。文字繁简得当,描写生动形象,议论水到渠成,前后照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是作者纪念前贤的一篇力作。作者怀着“与古人同在”的思想感情来评价、赞颂徐孺子,同时,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宣扬儒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处世哲学。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擅强大,觊非望者相属,皆逡巡而不敢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间巷,独称思至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B.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光传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童稚不戏弄。父高称曰:“吾儿云间鹤,其兴吾门乎!”亲丧,哀毁如成人,有致赙者,悉辞之。及葬,礼皆中节。服除,游太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朱勔父冲倚势暴横,光械治其家僮。冲怒,风部使者移令吴江,光不为屈。改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建炎三年,车驾自临安移跸建康,除知宣州。时范琼将过军,光先入视事,琼至则开门延劳,留三日而去,无敢哗者。光以宣密迩行都,乃缮城池,聚兵粮,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谓之义社。择其健武者,统以土豪,得保甲万余,号“精拣军”。又栅险要二十三所谨戍之,厘城止为十地分,分巡内外,昼则自便,夜则守城,有警则战。苗租岁输邑者,悉命输郡。初欢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赡军养民,迄赖以济。事闻,授管内安抚,许便宜从事,进直龙图阁。
溃将邵青自真州拥舟数百艘,剽当涂、芜湖两邑间,光招谕之,遗米二千斛。青喜,谓使者曰:“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于是秋毫无犯。他日,舟过繁昌,或绐之曰:“宣境也。”乃掠北岸而去。
时秦桧初定和议,将揭榜,欲籍光名镇压。上意不欲用光,桧言:“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议自息。”遂用之。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光本意谓但可因和而为自治之计。既而桧议彻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光极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备不可彻。桧恶之。桧以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光于榻前面折之,又与桧语难上前,因曰:“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桧大怒,明日,光丐去。高宗曰:“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朕退而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光曰:“臣与宰相争论,不可留。”章九上,乃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十一年冬,中丞万俟禼论光阴怀怨望,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越四年,移琼州。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吕愿中又告光与胡铨诗赋倡和,讥讪朝政,移昌化军。论文考史,怡然自适。年逾八十,笔力精健。又三年,始以郊恩,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至江州而卒。孝宗即位,复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3分)
A.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籍:登记
B.和不可恃,备不可彻彻:撤除
C.光于榻前面折之折:告发
D.中丞万俟禼论光阴怀怨望阴:暗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其兴吾门乎择其健武者
B.有致赙者,悉辞之及守城之日
C.统以土豪始以郊恩
D.朕退而叹息至江州而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光年少时就知礼知节,考取功名后更是不畏权贵。他先后触怒了朱冲、秦桧等人,后来屡遭告发而被贬谪,直至死前才复官任左朝奉大夫。
B.李光在担任宣州知州时,将应该按年交到县里的苗租全都送到州里。开始人们纷纷指责不方便,最终却依靠这项措施补充了赡养军民的开销。
C.李光对邵青招抚劝说,并送给他粮食,邵青很高兴。后来邵青的船队经过繁昌时,有人骗他是在李光管辖的宣州境内,他就沿着北岸离开了。
D.秦桧在张榜公告时借助李光的名望来压制人们对和谈的非议,李光发现真相后极力陈述戎狄的狼子野心,与秦桧在皇帝面前辩论,秦桧很生气。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3分)?
(2)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4分)?
(3)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窺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莽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极,后复客授江淮间。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摹弘。”帝曰:“命①,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么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
荣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赐以珍羞、帷、帐、奴婢。谓曰:“如有不讳,无忧家室也。”后病愈,复入侍讲。
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a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俠为太子太傅②,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亭,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三十年,拜为太常。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节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注】①俞:叹词,表示允许。②太傅:与下文的“少傅”都是教授太子的官员。
1.对下列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本:原来的
B.每以礼让相厌——厌:满足
C.今博士不难正朕——难:困难
D.今日所蒙——蒙:得到的,受到的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桓荣“为推崇古事而坚持讲诵或勉励后生”的一组是(? )
①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
②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
③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
④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
⑤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缓,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⑥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令桓荣讲解《尚书》觉得他讲得好就授予j也议郎一职,赏赐十万钱,并让他教授太子,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适逢欧阳博士一职空缺,世宗想要任用桓荣,可是桓荣却谦虚地推荐了他的两位同门。
B.世宗到太学视察,看到桓荣与各位博士辩论时温文恭让,以理服人,就特别地加以赏赐。有一次,在朝中宴会时,诏赐群臣奇果,大家都接受并揣到怀里,只有桓荣依古礼举双手行叩拜礼后才接受。
C.博士张佚不妄揣圣意坚持为天下选材,得到世宗称赞,被封为太傅。桓荣也被封少傅,并被赐予车马。桓荣广聚门生,陈列车马、印绶来鼓喷他们学习古学。
D.早年时,桓荣虽然家境困厄可依然坚持讲诵学习古学。他的族人荣元卿嘲笑他生逢乱世学无所用,后来桓荣以学致官,他的族人桓元卿揶揄道:我是农家孩子,靠双手劳动,不像你,靠读书取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荣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赐以珍羞、帷、帐、奴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