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6 18:17:5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节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小题1:下列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B.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C.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D.鲜花——收获的果实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有了美好的归宿

小题2:谈谈你对“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这一句诗的理解。(2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凝露的枯藤”指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整个诗句将残酷的现实、诗人的无助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理想糅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这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本题解析:
小题1: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果实被窃取或情感的失落。
小题2: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3分)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志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宋世仅存的孤巨境遇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3分,每点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山中闻杜鹃
[宋] 洪 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洪炎为北宋末年诗人,此诗作于金兵侵宋,洪炎逃难之时。
小题1: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是作者泣血之作,联系全诗,简述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托物言志。(2分)作者通过在诗中塑造的悲啼不已、无家可归的杜鹃形象,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3分)(答“衬托”,“运用典故——杜鹃啼血”也可,酌情给分)
小题2:(6分)诗中表达了作者①对自己四处流徙、无所依归的无尽感慨;②时局动荡、国破家亡的沉痛心情。(每点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杜鹃啼血,在诗歌中其代表忧愁。“言归汝亦无归处”虚指杜鹃,实指诗人自己。抒发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小题2:试题分析:江南二月,百花盛开,春光灿烂,可诗人却说已是“百草争芳已消歇”,“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诗人却说不见南风吹来,这是为什么呢?国难当头,再美的景色也变成不美了。加上“至今犹劝别人归”的杜鹃的悲鸣,“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自然亡国之恨顿生。由此可见,自然景物被诗人情感化了,并随着诗人的心情的变化而变化。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本诗作于变法被废除,诗人被迫闲居江宁时。陂,bēi,水池。
  前人说这首诗“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从艺术方法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说明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同意。
艺术方面:托物言志(象征、以物喻人),诗人以杏花自比,借杏花抒情言志。
思想内容方面:杏花妖娆纯洁,飘落了也仍保持其纯洁,比南陌落花被玷污强得多;表达了诗人虽被排挤,仍一无所玷,不失高远之志。(如考生不同意,只要自圆其说,可以酌情评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