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一)
①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 ②当如是,不当如彼? ③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 ④濂具以实对? ⑤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⑥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率性篇第八(节选)
王充
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凡人君父,审观臣子之性,善则养育劝率,无令近恶;恶则辅保禁防,令渐于善。善渐于恶,恶化于善,成为性行。
召公戒成王曰:“今王初服厥命,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生子”谓十五子,初生意于善,终以善;初生意于恶,终以恶。《诗》曰:“彼姝者子,何以与之?”传言:“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十五之子其犹丝也,其有所渐化为善恶,犹蓝丹之染练丝,使之为青赤也。青赤一成,真色无异。是故杨子哭歧道,墨子哭练丝也,盖伤离本,不可复变也。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犹此类也。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
王良、造父称为善御,能使不良为良也。如徒能御良,其不良者不能驯服,此则驵工庸师服驯技能,何奇而世称之?故曰:王良登车,马不罢驽;尧舜为政,民无狂愚。传曰:“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圣主之民如彼,恶主之民如此,竟在化不在性也。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而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而鄙夫宽。徒闻风名,犹或变节,况亲接形,面相敦告乎!孔门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未入孔子之门时,闾巷常庸无奇。其尤甚不率者,唯子路也。世称子路无恒之庸人,未入孔门时,戴鸡佩豚,勇猛无礼。闻诵读之声,摇鸡奋豚,扬唇吻之音,聒贤圣之耳,恶至甚矣。孔子引而教之,渐渍磨砺,阖导牖进,猛气消损,骄节屈折,卒能政事,序在四科。斯盖变性使恶为善之明效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人君父,审观臣子之性——审:仔细
B.竟在化不在性也——竟:居然
C.皆任卿相之用——任:胜任
D.斯盖变性使恶为善之明效也——效:证明
2.下列句子中,全都可以直接作为“善恶可以转变”的依据的一组是(? )
①其善者,固自善矣
②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
③夫人之性犹蓬纱也
④尧舜为政,民无狂愚
⑤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而鄙夫宽
⑥卒能政事,序在四科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与子经过培养、勉励、引导以后,可以将生性中的恶逐渐向善的方面转化,成为和他与生俱来的品性一样的优良品格。
B.杨子和墨子对行路和染丝哭泣的本意在于都担心离开了正道或本色不能再改变,这显示了对人的德性最初培养的重要性。
C.王良、造父能够把不好的马驯成好马,尧舜、桀纣治下的百姓具有不同品行,都说明了教化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D.孔子的七十位弟子原本是平凡无奇的人,但进入孔子门下学习后,全都有了显著提高,就连最不顺服的子路也能办理政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五之子其犹丝也,其有所渐化为善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徒闻风名,犹或变节,况亲接形,面相敦告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钟鼓,实式灵之。敢告于大夫。”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鴺,而投之于江。?注:申胥即伍子胥。耦:耦耕,两人并耕。这里指申胥辅佐先王阖闾治国。荆:楚国。柏举之战,吴国打败了楚国。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刈杀四方之蓬蒿刈:割
B.孤岂敢自多多:赞美
C.能遂疑计恶遂:就
D.孩童焉比谋比: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讯申胥曰
B.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
夫不违,乃违也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
C.以不陷于大难
D.吴王还自伐齐
骤救倾以时?不自安恬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无差伐齐胜利返回即斥责嘲弄当初反对伐齐的伍子胥,逼其告老还乡。
B.伍子胥一番言论的实质就是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思想。
C.伍子胥在预见到吴国必将灭亡的情况下,毅然自刎,用死谏吴王,表现了他刚正爱国的品性
D.吴王夫差的言行暴露了他的刚愎自用和专横残暴。这正是他悲剧结局的原因。
4、阅读题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璟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璟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璟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璟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璟故,不纳。从效闻璟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五年,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作者欧阳修)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工书画 工:擅长
B.世宗以璟故,不纳 纳:接受
C.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 克:完成
D.为高谈,不恤政事 恤:忧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煜以次封吴王斧斤以时入山林
B.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为天下笑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为人仁而且孝,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仁。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幸运地被封为吴王。
B.李璟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宋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璟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
C.在乾德二年时,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客观上有利于商业流通。
D.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熙载后房有侍妾数十人,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只提拔他担任了右庶子,分司南都。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译文:?
??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
5、阅读题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①,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②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③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选自《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
[注]①啬夫:务农之人。②匈:同“胸”。③周稷:古代传承下来的农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存:抚恤
B.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延:招纳
C.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直:正直
D.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穰:丰年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邑廉平不苛的一组是(3分)?(?)
① 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
②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③ 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
⑤?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⑥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邑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
B.张敞写信给朱邑劝他举荐贤才,朱邑很感激他的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人;同时自己也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C.朱邑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任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而成为大司农。
D.朱邑去世,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廉洁有节义,并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其父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5分)
译文:?
(2)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5分)
译文:?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