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8 17:11:59 【

1、其他题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_____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参考答案:(1)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2)倩何人唤取?
(3)一大作难而七庙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本题解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省”“环佩”“倩”“隳”等。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②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2: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追忆昔游,极写锦江之美及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2分),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2分)。
小题2:寓情于景(或答借景抒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都可)(2分),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说芳草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马蹄,不让离去(1分);美丽的云彩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将人的感情赋于碧草白云(1分)。(答“运用对仗,使句式工整,音韵和谐。”给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诗中提到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锦江在四川成都市的南面;由成都向东北方向行进,首先到达绵州(今四川绵阳县);再继续东北行,便可到达绵谷(今四川广元县)。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这首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像因自己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的确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怀念你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小题2:这类题目在解答时应首先指明手法,然后再结合诗句分析。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像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练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象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白头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①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两题。(6分)
题菊花      唐 黄巢①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②,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①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②青帝:司春之神,主管春天时令的神。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极言菊多,勾画出了 “孤高绝俗”的菊花形象。
B.第二句写菊花凌寒盛放,散发清香,却得不到欣赏。
C.第三、四句运用想象手法,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D.本诗起句平实,结语豪壮,给人以不同凡俗之感。

菊             唐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注高。
【注】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小题2】黄巢的《题菊花》和郑谷的《菊》同是咏菊诗,但表达的情感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黄巢的咏菊诗,由菊花虽美却开于寒秋得不到欣赏的命运生发感慨(1分),表明自己一旦成为青帝(春神)就要让菊花与桃花在大好春光中开放,表达了改变自身命运的雄心壮志(1分)。郑谷的咏菊诗,写菊处身低微、不求高位、馨香四溢、在重阳节得人欣赏的特点(与瓦松的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特点形成对比)(1分),赞美了道德高尚者不慕荣利的思想境界(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要仔细研读各选项内容。题中,A句错误在于,首句只是写菊多,没有写出“孤高绝俗”的菊花形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解答此题,应结合黄巢的身份和两诗的内容分析。黄巢是农民起义领袖,他的咏菊诗,由菊花虽美却开于寒秋得不到欣赏的命运生发感慨,表明自己一旦成为青帝后就要让菊花与桃花在大好春光中开放,表达了改变自身命运的雄心壮志。而郑谷的咏菊诗,写菊花处身低微、不求高位、馨香四溢的特点,赞美了菊花道德高尚、不慕荣利的品格。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为白居易谪居九江时所作。
(1)这首诗语言风格是____________(2分)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的情感。(2分)
(2)这首小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请从描写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平易自然(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质朴平实、浅易明了);
孤寂(孤独惆怅、寂寥冷清)。
(2)这首小诗虽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诗歌从人的感官写起,分别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重”)、听觉(“闻”“声”)四个方面侧面烘托出“夜雪”落地无声、下得大、积得深的特点。


本题解析:(1)每空2分。
(2)感官角度1分,侧面烘托(间接、侧面描写)1分,“夜雪”特点1分,大意1分。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