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6-28 17:11:5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7分)
鹧鸪天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
〔注〕 指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小题1: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词以议论为主,作者借助议论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试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小题1:颔联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
小题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
款款春风澹澹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早,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缭乱芳情最是君。
  【注】缭乱:激发,撩动。
1.本诗写景生动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写景手法进行赏析,请写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品抒发了诗人哪两种感情?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冬夜闲居
王人鉴
忽忽寒光早,闲居水上村。
病疏当世事,贫负故人恩。
黄叶深樵径,荒烟淡荜门。
凭谁论出处[1],裋褐[2]信乾坤。
注:[1] 出处:《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指出仕作官或居家隐居。
[2] 裋褐(shù hè):粗陋的衣服。
⑴诗的中间两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起什么作用?(4分)
⑵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武昌怀古
栖一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小题1:作者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的颈联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又是怎样描摹这幅画面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