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小题1: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小题2:?,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小题3:?,此时无声胜有声.(自居易《:琵琶行》)
小题4: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
小题5: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小题6: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小题7:潦水尽而寒潭清,?。(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8:?,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参考答案:
小题1:猥自枉屈
小题2:久在樊笼里
小题3:别有幽愁暗恨生
小题4:官盛则近谀
小题5:只是当时已惘然
小题6:莫道不消魂
小题7:烟光凝而暮山紫
小题8:吾尝跂而望矣
本题解析:注意“猥”“幽”“谀”“惘”“跂”这些字的写法。对于易写错的字,要专门记。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理解。
阅读《西厢记》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痰。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追追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1.《长亭送别》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景描写真正达到。【滚绣球】一曲在情景交融方面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煞】一曲描绘了莺莺离别之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为什么有这样的心理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离情难舍,寸阴可贵,恨柳丝难系马,望疏林“挂住”残阳不落,分明是写情,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柳丝飘垂、斜阳挂树、暮色苍然的景色,这是情中见景。?
②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并且是一笔双至,莺莺的依恋、张生的难舍,同样传神。凡途中景物,无一不是传情寄恨的标记。这是特定的途中之景与莺莺之情的合一。
?2.①此曲中,莺莺离别之时主要的心理活动是“怕”,怕张生“停妻 ?再娶”,怕张生“金榜无名誓不归”。
②莺莺的担心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有现实基础的。莺莺的倔强表现了她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们也可以窥见到封建时代的女性身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女性悲惨屈辱的地位,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痛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联系《琵琶行》全诗,选出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对的一项
[? ]
A.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
B.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
C.在写弹琵琶与琵琶女自述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
D.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的身世和演技,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3)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参考答案: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则胶焉?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弓如霹雳弦惊?赢得生前身后名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小题。(8分)
寒食还陆浑别业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注]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之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住处,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小题1:“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两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4分)
小题2:诗歌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两句以顶针手法,先重复“伊川桃李”,“ 正芳新”又承第二句“今始发”,具体表现山中迟来的春色。接着“寒食”句回应诗题。清明寒食节,能够远离京洛尘世的喧嚣,在山间别墅中度过春夜,本来已经很使人舒心畅快,更何况还有酒助兴呢?这两句绘出了寒食山中的迷人春夜,和诗人此刻举杯独酌、无所拘羁的自我形象。
小题1:诗的前四句处处围绕洛阳与陆浑山庄的不同来对比描写,写洛阳的花团锦簇,杨柳婀娜,是为了映衬山中明月清晖、桃李花发的幽雅,表现自己对清静山间的喜爱;在写景的同时,交代行踪,表现心境,语言形象性和概括力极强。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起句先以洛阳的春意盎然与山中的姗姗来迟的春天对衬。“花如雪”,以雪喻花,形容洛阳满城飞花、春光四溢的美景,“今始发”三字,反衬出山野与闹市之别。一方面山间气候偏冷,花开较迟,另一方面也说明京洛风尘,热烈繁嚣,而陆浑山中,则清幽得多。起笔二句,似平铺直叙,字里行间却透露出诗人洋溢在心底的欢欣轻快的感情。接着,“旦别”句,写诗人清晨离开洛阳时在河桥一望,春风拂面,杨柳婀娜,在叙述事件的同时,融入洛城风光;“夕卧”句,则承第二句而发,补叙陆浑山中超凡脱俗的清幽景色。这一联对仗工稳,“ 旦别”对“夕卧”,点出诗人朝发夕至的行迹;“杨柳风”、“桃李月”,以都市繁华春色与山中水滨的月色清晖相对,极富诗情画趣;尤其一“月”字,既句中的夜“卧”字,又渲染出几分清寂离俗的环境气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