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2019-06-28 17:22:52 【

1、阅读题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8分)
听赵秀才弹琴
唐·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小题1】“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让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一句。(2分)
【小题2】试从音乐描写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幽咽泉流冰下难”或“冰泉冷涩弦凝绝”。
【小题2】全诗运用了拟声、通感及对比(比拟比喻也可)等手法描绘了赵秀才弹奏的琴曲。诗歌以“满匣冰泉”、“玉音闲澹”、“巫山夜雨”、“湘水清波”“蝉移高柳”等来摹拟琴曲的高低起伏及清浊转化;诗中所写的古琴音乐时而清雅,时而艳美;或如蜂吟,或如蝉鸣,起伏显著,对比鲜明;野花高柳,月白峰鸣,欣然愉悦,给人一种无限的美妙与和谐。


本题解析:
【小题1】这类题目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对名句的掌握。冰泉,常用其声形容琴声,这里写赵秀才的琴声,用了通感的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幽咽泉流冰下难”或“冰泉冷涩弦凝绝”句采用了同样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本题考查诗词的表达技巧,一般认为,诗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考生可先答出诗中采用了哪些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要先总述后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螿①;泣寒螿,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螿:寒蝉。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与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联是怎样表现“伟观”的?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残柳、老荷。
(2)第二联,上句抓住“万井人烟”从空间上实写了都城繁华热闹的景象,下句抓住“千年王气”从时间上虚写了历史的深远,时空交错,虚实结合。
   第三联,上句选取了西湖、古塔、寒屿等意象描绘了一派静谧的阔大之景,下句借远江、归舟、夕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归舟过处江水荡漾的动态秋江图。动静结合,画面开阔辽远。(意对即可)
(3)①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孤独凄凉之情;
   ②诗人北望中原,收复无望的哀痛之情;
   ③诗人屡遭贬斥,半生潦倒,报国无门的沉郁哀伤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毛泽东一首七绝,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1)人们一直对诗中的“劲”字备加赞赏,请分析为什么。(2分)
(2)诗的结尾句“无限风光在险峰”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1)“劲”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松树的外在形象,而且概括了松树的内在精神——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松树都顽强地把根扎进岩缝里,蓬蓬勃勃地生长的精神。也体现出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不畏强敌、敢于斗争,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和英雄气概。(意思对即可)(2)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小路,勇于攀登,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看到人间美妙的风光。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如此。在历史的进程中,只有历经曲折坎坷,不懈努力,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色彩感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动静结合,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