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他题 (2013·高考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小题1: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2: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小题3: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小题4:__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小题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小题6: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参考答案:
小题1:黎民不饥不寒
小题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3:以手抚膺坐长叹
小题4:戎马关山北
小题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小题6:有暗香盈袖
本题解析:
小题1:“黎”字易错。
小题2:“参”“省”“己”字易错。
小题3:“膺”字易错。
小题4:本题给出后句,要求写前句,难度较大,“戎”字容易写错。
小题5:略
小题6:“盈”字易错。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1~2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颔联寓情于景。“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江树远含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无穷无尽,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意对即可)
2.参考答案:一个“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一写惜别之情,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写伤怀之情,为故人不得志而感伤。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借他们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小题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5分)
答:?
小题2: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一个“愁”字笼盖全篇(1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待因何而愁(2分)。
小题2:(6分)用蒹葭、杨柳、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3分)。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开头讲“愁’,下面则交待因何而愁。
小题2: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点评:分析作者的情感时,既要联系本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同时更主要的是抓住诗词中的重要意象,因为一般情况下意象都有固定的含义。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时,抓住主要景物,运用描写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忠实于原诗,想象合理,语言优美。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小题1: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请赏析“乱”字的妙处。(4分)
答:
小题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乱”字下得极好,将秋雨拟人化,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象,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其心绪也恰可着一个“乱”字。
小题2: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寄情于物,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婉曲含蓄。)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字用得好,就在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于它能最大程度地表情达意。因此赏析诗歌中的炼字的妙处,也就往往从这两方面入手。首先是意,应知道该字的字面意义,而后在把它放到诗歌的句子中去了解它在诗句中的意思。本题中的“乱”字,是秋雨的行为,秋雨使衰荷乱,跳珠乱溅。而这又是女主人公的内心写照,关乎情。
小题2:结尾二句别开生面,写出写出新意:“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在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的仕女图,画中再度流露出她的寂寞无聊的情绪。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乃属于“私房话”。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尤觉婉曲含蓄。骤闻鸟语, 如对故人,可聊以自遣自慰,然而岂能持久?鸟语之后,反而会平添一种凄凉。所以这画面表现的况味又相当复杂。这个结尾,使全词臻于妙境。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自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请您在阅读完诗歌之后就最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加以点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的最后两句没有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里人如何思念自己的情景。诗人运用对写法,把自己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表达得蕴藉深沉,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