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6-28 17:52:28 【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昌言字仲谟,汾州孝义人。昌言少有大志,赵逢、高锡、寇准皆称许之。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文思甚敏,有声于场屋,为贡部首荐。廷试日,太宗见其辞气俊辩,又睹其父名,谓左右曰:“是尝为东畿宰,朕之生辰,必献诗百韵为寿,善训其子,亦可嘉也。”擢置甲科,为将作监丞。拜右拾遗。后鲁国公曹彬、幽州道行营马步军水陆副都部署崔彦进等失律于歧沟,昌言遣观察支使郑蒙上疏,请诛彬等。优诏褒答,召拜御史中丞。太宗宴金明池,特招预焉。宪官从宴,自昌言始也。
河朔用兵,枢密副使张宏循墨守位,昌言多条上边事,太宗即以昌言为左谏议大夫,代宏为枢密副使,迁工部侍郎。后昌言以书佣翟颍事,坐贬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初,太宗厚遇昌言,垂欲相之。赵普以勋旧复入,恶昌言刚戾,乃相吕蒙正。裁数月,会有颍狱,普以昌言树党,再劝太宗诛之,太宗特宽焉。逾年,召拜右谏议大夫。或议弛茶盐禁,以省转漕。命昌言为江淮、两浙制置茶盐使,昌言极言非便,太宗不纳,趣昌言往。昌言固执如初。即以户部副使雷有终代之,卒以无利而罢。
昌言复知天雄军,赐钱二百万。大河贯府境,豪民峙刍茭图利,诱奸人潜穴堤防,岁乃决溢。昌言知之。一日,堤吏告急,命径取豪家廥积以给用,自是无敢为奸利者。属澶州河决,流入御河,涨溢浸府城,昌言籍府兵负土增堤,数不及千,乃索禁卒佐役,皆偃蹇不进。昌言怒曰:“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观耶?敢不从命者斩。”众股慄赴役,不浃旬城完。太宗手诏褒谕之。
真宗即位。咸平三年,与吕蒙正、寇准同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景德初,真宗幸澶渊,以盟津居要,增屯兵,命知河阳。境内有小盗,昌言榜谕:“能告贼者给赏,牙吏即迁职。”枢密使王继英以为小盗不当擅为赏格,乃诏昌言易其榜,有劳者俟朝旨。
昌言喜推奖后进。王禹偁自卑秩擢词职,亦昌言所荐也。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然刚愎纵率,对僚吏倨慢,时论以此少之。
注:①刍茭:牲口吃的草。②廥:储存饲牲畜干草的房屋。
(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议弛茶盐禁弛:解除。
B.真宗幸澶渊幸:特指皇帝到某处。
C.王禹偁自卑秩擢词职秩:次序。
D.时论以此少之少:轻视。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赵昌言“当官无所顾避”的一组是
①昌言遣观察支使郑蒙上疏,请诛彬等
②枢密副使张宏循墨守位,昌言多条上边事
③昌言固执如初
④命径取豪家廥积以给用
⑤众股慄赴役,不浃旬城完
⑥能告贼者给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昌言年少时就有大志,曾受到寇准等人的称赞;又有文采,在廷试时太宗看到他的文辞出众、论辩有力,很赏识他,把他的名次提升到甲科,准备大用。
B.当初,太宗待昌言很优厚,将要让他作丞相,但是凭过去功劳再入朝的赵普讨厌昌言强硬不讲情理,最后还是让吕蒙正当了丞相,并想借翟颍事除掉昌言。
C.昌言为官有魄力,处理事情坚决果断。澶州河堤决口,城池将要不保,他怒斥那些役卒,让他们为老百姓考虑,要对得起朝廷俸禄,并要严惩不听命令者。
D.无论太宗还是真宗,都待昌言不薄,从未贬斥过他;昌言也竭忠尽智,报效朝廷,甚至曾因朝廷决策不当而坚持己见,拒不服从皇帝的命令。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选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12?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士不可不弘毅 ?(?)?(2)威而不猛,恭而安?(?)
小题2:根据本段文意,请概括什么是“君子之风”?(4分)
答:?
?



3、阅读题    樗(chū)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匄,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
  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蔡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楚王乃悦。
  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
  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蒲守恐,请胡衍。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夫韂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于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韂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子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樗里子曰:“善。”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于卫。于是遂解蒲而去。还击皮氏,皮氏未降,又去。
  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子疾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1.下列划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而伐曲沃  将:率领
B.之广车  遗:丢失
C.卫必而从之  折:反过来
D.因金三百斤  效:献出
2.下列划线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使樗里子车百乘入周 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①使樗里子将伐赵 ②胡衍蒲谓樗里子曰
C.①今伐蒲入魏 ②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丹、淅
D.①知伯伐仇犹 ②先妣扶甚厚
3.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樗里子受重视的一项是
[? ]
①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
②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
③樗里子又益尊重
④于是遂解浦而去
⑤葬于渭南章台之东
⑥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4.下列句子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樗里子战功卓著,伐曲沃,取城入秦,伐赵国,俘虏赵将庄豹,伐周国,迫使周用大量的战车来迎击自己率领的军队。
B.樗里子伐蒲时,蒲的太守非常害怕,让胡衍说服樗里子不攻打蒲城,认为秦王如果感到樗里子攻打蒲有害秦国并让魏国得利,秦王会加罪给他。
C.胡衍使樗里子从卫国退兵之后,蒲城太守为他申请像君主一样的待遇。
D.樗里子的墓穴在昭王庙的西面,渭水南岸章台的樗里,所以大家称他为樗里子。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9分)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①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阁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③,与中国侔④。?
(《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③称制:自称皇帝。④侔:相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足:值得
B.秦为无道,天下苦之苦:痛苦
C.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稍:逐渐,渐渐
D.败数县而去焉去:离开,离去
小题2: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②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③恐盗兵侵地至此?④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⑤颇有中国人相辅?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C.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5分)
译文:?
②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5分)
译文:?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

[?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
C.君子生非异也
D.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