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四)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 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 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 |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A
小题:B
小题:A
小题:D
小题: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或译“却使事情更加糟糕”)(1分),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1分),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时”译为“运气”、“利”译为“顺利”也对)(1分)
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天下”译为“天下人”、“知”
译为“了解”也对)(2分)。“而”字前后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本题考查古汉语实词,要求区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都有的词,在词义上的差别。
A中的“宝”在文中是动词,看重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宝”是名词,指珍贵的东西。
B中的“刺”在文中是动词,用篙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刺”指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D中的“去”在文中是离开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去”指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与古汉语去的意思正好相反。
只有C中的“受”古、今汉语都作接受、承受讲。
小题: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古汉语的省略句知识,主语承前省略是古汉语中很常见的现象。
B中两句承前省掉的主语都是五员。C中三句承前省掉的主语都是五员。D中第二句承前省掉的主语是五员。可见B、C、D三组陈述的主语都是一致的。
只有A中第一句的主语是五员,第二句的主语是荆,即楚国,该句宾语是“之”,即五员,第三句实际是承第二句的宾语省掉了主语,也就是说第三句的主语就是第二句的宾语,即五员。古汉语中承前边句子的主语或宾语省掉主语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第2句的主语承第1句的宾语省掉了,第3句的主语则远承第1句的主语省掉了。题干中问“暗换主语的一项”,首先中学教学中没有“暗换主语”这一提法,其次A中第一句的主语是五员,第二句的主语是荆,这是明明白白的,无所谓暗换,第三句则是古汉语承前边句子的宾语省略后边句子主语的省略句常识。为清楚明白起见,倒不如将该题的题干改为“文中画线的句组,主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但句组知识不是《考试说明》要考查的内容,所以此题考查的方式值得商榷。
小题:本题考查古汉语虚词。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B组两句中的“因”都是副词,都作“于是、就”讲。
A中“过于荆”的“于”是介词,作“从”讲;“苛政猛于虎也”的“于”也是介词,但用在形容词“猛”之后的“于”作“比”讲。
C中“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句“有道者所以异乎俗”之间,取消该句的独立性。“宋何罪之有”中的“之”也是助词,用来前置宾语“何罪”。
D中“知不以利为利矣”的“以”是介词,作“把、拿、用”讲。“以趋于亡”中的“以”是连词,相当于“而”。
小题: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选文第一段提出作者“古之人……所宝者异也”的见解,第4段的评论“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是对作者观点的升华。2、3两段分别用孙叔敖和江上丈人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见解的正确。①②都是表现孙叔敖“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③主要陈述的是郑主见识的短浅,④写伍员的仓皇逃亡,都与“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无涉。⑤⑥都是对江上丈人无己、无功、无名行为的评价,都是表现江上丈人“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
由此可见,上面四组中,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A。
小题: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正确理解。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D项说“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显然与原文意思相悖。文中“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是用来证明“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的。
小题:整句译错不得分。“穷困”“时”“利”“多”“知”,译错两个扣1分。其余部分意思对即可。
该题文言语段出自《史记全本新注》(卷六十二)中的《管晏列传第二》,原文第2、第3段如下: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与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试题对原文进行了选择加工,去掉了一些阅读理解中需借助相关背景知识的句子,将其重组为一个语意相当完整的语段,要求翻译其中画线部分。由于有上下文语境的支撑;画线句从词语到句式又都是中学文言文学习中接触过的;且只要理解,一般不会出现由于表达能力的干扰而译文多义或表意不清的情况,因此该题在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上,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出考生的相应水平。
管仲出身贫寒,又因侍奉公子纠而获罪于桓公,但他得到了鲍叔多次援助,又被推荐给桓公,这才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知人荐贤“是《管晏列传》的主题,也是试题语段的中心内容。
【参考译文㈠】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
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面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人却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此后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 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无法得知,身影无法得见,达到这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边的老人吧!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了;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璧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了。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
【参考译文㈡】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珍爱的东西,只是他们珍爱的东西各有不同啊。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事鬼神以求福。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五员出逃,楚国紧急捉拿他,五员逃到太行山望着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且老百姓聪明:它的国君是个昏庸的国君,不值得与他共事。”就离开郑国逃往许国,拜见许国国君向他请教应投奔何处。许公不回答,面向东南方向唾了一口,五员郑重地拜了两拜接受赐教,说:“我知道应该投奔哪里了。”于是逃往吴国。途经楚国,来到长江边上,想要渡江,见到一位长者,用蒿划着小船,正要捕鱼,五员来到长者跟前请求他摆渡自己过江。长者用小船横渡五员过江。五员问长者姓名,长者不肯告诉他,五员解下身上佩带的宝剑送给长者,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愿把它献给您老人家。”长者不肯接受,说:“楚国的法律,捉住五员的人,赏诸侯国爵位,赐上万间房屋,奖千镒黄金。昨天我摆渡伍子胥过江,尚且不贪图朝廷的赏赐,今天我怎么会接受你的千金宝剑呢?”五员逃到吴国,派人到长江边去寻找长者,竟没有找到。姓名不可能打听到,本人又找不到。五员每天吃饭时一定要祭祀他,祝祷说:“江边的长者!”做某件事,并不是为了某种利益才去做,大概只有江边的长者吧!
现在拿百两黄金和捏成团的黄米饭让孩子选择,孩子一定会选择捏成团的黄米饭;拿和氏璧和百两黄金让鄙陋无知的人选择,鄙陋无知的人一定会选择百两黄金;拿和氏璧和道理深刻的话让德才兼备的人选择,德才兼备的人一定会选择道理深刻的话。一个人的智慧越通达,他所作的选择越精粹;一个人的智慧越粗疏,他所作的选择越粗俗。
【参考译文㈠】
管仲说:“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因为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我曾经三次出去做官,结果三次都被君主罢免①,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因为他知道我还没有遇上好的时机。生养我的人是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鲍叔使管仲进身为官后,却情愿让自己官居管仲之下。因此,人们不赞美管仲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注:①“逐”的原意是驱逐,这里译作“罢免”。
【参考译文㈡】
管仲说:“我曾经替(给)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事情)更加困窘(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运气)有好(顺利)的时候,有不好(不顺利)的时候。我曾经三次出来做事(做官),三次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他知道我没有遇到好(合适)的机会。生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鲍叔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以后,就身居管仲之下。人们(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贤能),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了解)人才。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亭林先生神道表
清·全祖望
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①,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晚益笃志《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
乙酉之夏,太安人②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矣,果有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次年,几豫吴胜兆之祸,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浪③,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下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特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先生笑曰:“此所谓钓名者也。”华下诸生请讲学,亦谢之。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学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皆不至。
卒于华阴,年六十九。无子,徐尚书为立从孙洪慎以承其祀。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及读王不庵之言曰:“宁 人 身 负 沉 痛 思 大 揭其 亲 之 志 于 天 下 奔 走 流 离 老 而 无 子 其 幽 隐 莫 发 数 十 年 靡 诉 之衷 曾 不 得 快 然 一 吐 而 使 后 起 少 年 推 以 多 闻 博 学 其 辱 已 甚!”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节选自《琦亭集》,有删改)
【注】①顾炎武(1613一168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②太安人:是明清时代给朝廷命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此指顾炎武之母。③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浪:比喻遭蹂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时四国多虞——虞:忧患
B.几豫吴胜兆之祸——豫:参与
C.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振:救济
D.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见:表被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 ②徐尚书为立从孙洪慎以承其祀
B.①尤留心经世之学 ②诏下,诸公争欲致之
C.①孝感惧而止 ②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
D.①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②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顾炎武“落落有大志”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1.D
2.D
3.B
4.C
5.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其幽隐莫发/数十年靡诉之衷,曾不得快然一吐/而使后起少年/推以多闻博学,其辱已甚
6.①(顾炎武)力求评定这些在当今可以施行的事,而不说拘泥于古代的虚而不实的话。
②先生拥有为世所用的谋略,却不能得到实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柳宗元
古之州治,在浔水南山石间。今从大水北,直平四十里,南北东西皆水汇。
北有双山,夹道崭然,曰背石山。有支川,东流入于浔水。浔水因是北而东,尽大壁下。其壁曰龙壁。其下多秀石,可观。
南绝水,有山无麓,广百寻,高五丈,下上若一,曰甑山。山之南,皆大山,多奇。又南且西,曰驾鹤山,壮耸环立,古州治负焉。有泉在坎下,恒盈而不流。南有山,正方而崇,类屏者,曰屏山,其西曰姥山,皆独立不倚。北沈浔水濑下。
又西曰仙弈之山。山之西可上。其上有穴,穴有屏,有室,有宇。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或积于下,如人,如禽,如器物,甚众。东西九十尺,南北少半。东登入小穴,常有四尺,则廓然甚大。无穷,正黑。烛之,高仅见其宇,皆流石怪状。由屏南室中入小穴,倍常而上,始黑,已而大明,为上室。由上室而上,有穴,北出之,乃临大野,飞鸟皆视其背。其始登者,得石枰于上,黑肌而赤脉,十有八道,可弈,故以云。其山多柽,多槠,多筼筜之竹,多橐吾。其鸟,多秭归。
石鱼之山,全石,无大草森,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尤多秭归。西有穴,类仙弈。入其穴,东出其西北,灵泉在东趾下,有麓环之。泉大类毂雷鸣,西奔二十尺,有洄,在石涧,因伏无所见,多绿青之鱼,多石鲫,多僚。
雷山,两崖皆东面,雷水出焉,蓄崖中曰雷塘,能也云气,作雷雨,变见有光。祷用俎鱼、豆彘、倚形、糈余、阴酒,虔则应。在立鱼南,其间多美山,无名而深。峨山在野中,无麓,峨水出焉,东流入于浔水。(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下多秀石,可砚 砚:当做宝砚
B.皆独立不倚 倚:依靠
C.西有穴,类仙弈 类:像
D.虔则应 应:应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东流入于浔水 善假于物也
B.有泉在坎下,恒盈而不流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北出之,乃临大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雷水出焉 且焉置土石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仙弈山”特点的一项是( )
①有山无麓,广百寻
②其上有穴,穴有屏
③无大草森,山小而高
④黑肌而赤脉,十有八道
⑤其宇下有流石成形,如肺肝,如茄房
⑥其间多美山,无名而深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幅很好的导游图,其最大的特点是以柳州治所为中心,按照方位有条理地描述了几个景区的景物,观察细致,记述真切。
B.柳州的北部有一座双山,景色迷人,而且在那里有许多秀美的石头。
C.州治所南面的山和水都非常奇特,比如说水,有泉水蓄积在低洼处,充满“坎”内,却不流出来。
D.作者在描写石鱼山的时候说“其形如立鱼”,而且重点写了东边山脚下的灵泉。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南且西,曰驾鹤山,壮耸环立,古州治负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泉大类毂雷鸣,西奔二十尺,有洄,在石涧,因伏无所见,多绿青之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1)从甑山南面再往西走,就是驾鹤山,这座山雄伟高耸,四周峭壁环绕,古时候的州治所就是背靠这座山而建的。(关键词:“西”“壮耸”“负”)
? (2)泉水流动时发出像车轮滚动时产生的打雷一般的声音,泉水由东向西奔流二十尺以后,就有回流形成旋涡,再流到石涧,就潜伏到地下而看不见踪影了,灵泉水里有很多绿青色的鱼。(关键词:“类”“西”“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甘?利
明·江盈科
呜呼,味之至甘者,莫过于利;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以至甘之味,投至厌苦之人,往往如石授水,有受无拒。故四知却馈,杨震标誉于关西;一钱受选,刘宠著称于东汉;挥锄隐居,视同瓦砾;披裘老子,耻拾道遗。史册所书,晨里落落;而垂涎染指,曲取贪图者,则天下滔滔也。
尝闻一青衿,生性狡,能以谲计诳人。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
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坐彝伦堂,盛怒待之。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
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问之曰:“尔金从何处来?”
曰:“得诸地中。”
又问:“尔欲作何处置?”
生答曰:“弟子故贫,无资业。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二百金市宅,百金置器具、买童妾,止剩百金,以其半市书,将发愤从事焉,而以其半致馈先生,酬平日教育,完矣。”
博士曰:“有是哉!不佞何以当之?”
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饮半酣,博士问生曰:“尔适匆匆来,亦曾收金箧中扃钥耶?”
生起曰:“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醒,已失金所在。安用箧?”
博士遽然曰:“尔所言金,梦耶?”
生答曰:“固梦耳。”
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徐曰:“尔自雅情,梦中得金,犹不忘先生,况实得耶?”更一再觞出之。
嘻,此狡生者,持梦中之金,回博士于盛怒之际,既赦其扑,又从而厚款之。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可惧也已!
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官曰:“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
呜呼,韩子之言,世情也。
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而美衣媮食,歌童舞姬,受享拟王者。醉中语人曰:“我若无主意,听孔夫子说话,今且无饭吃,安得有此?”
噫,此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然彼直狂诞,敢为此语,世之“口不若人,心若人”者,可胜数哉!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霁:(怒气)消除
B.不佞何以当之不佞:不才
C.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怿:高兴
D.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墨:错判官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
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B.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史册所书,晨星落落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听学生说钱乃梦中所得,非常不高兴,但又想到自己已经用好酒好菜招待了他,于是就没有发作,又敬了学生两杯酒后就走出门去。
B.文章开头作者直陈自己的观点,然后连举杨震等四例进行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C.作者用“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痛斥那个楚令和他所说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无耻丑陋言行的强烈批判。
D.这篇文章所讲的几个故事显示了金钱的巨大力量。文章的思想意义在于抨击了贪官污吏的丑行,揭露了金钱的无形而巨大的腐蚀力量,让人们警醒和自戒。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3分)
译文:
(2)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3分)
译文:
(3)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译文(1)于是( 先生 )就让人准备酒宴,很丰盛洁净,请学生坐下来并向他敬酒,谈笑融洽,跟平日大不相同。(“觞”、“款洽”、句意各1分)
(2)这样看来,金子的名字尚且让人沉迷,那些实实在在的馈赠之物,人们怎能不被它们所迷惑呢?(“溺”、“人安得不为所溺”被动句、句意各1分)
(3)为人妇而被休弃,是很平常的事,因为她们所看重的是善于营私;当了官而被罢免,也是平常的事,因为他们所看重的是善于谋取财物。(“出”、“黜”、“货殖”、 句意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D ( 墨:贪污 )
小题1:B ( B 都是介词,用。 A 介词,被/介词,替。 C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合,组成“所字结构”/名词,处所。D介词,比/介词,被。)
小题1:A (“就走出门去”错,应是“把他送出门去”。)
小题1: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