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6-28 19:25:26 【

1、阅读题  甘?利
明·江盈科
呜呼,味之至甘者,莫过于利;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以至甘之味,投至厌苦之人,往往如石授水,有受无拒。故四知却馈,杨震标誉于关西;一钱受选,刘宠著称于东汉;挥锄隐居,视同瓦砾;披裘老子,耻拾道遗。史册所书,晨里落落;而垂涎染指,曲取贪图者,则天下滔滔也。
尝闻一青衿,生性狡,能以谲计诳人。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
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坐彝伦堂,盛怒待之。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
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问之曰:“尔金从何处来?”
曰:“得诸地中。”
又问:“尔欲作何处置?”
生答曰:“弟子故贫,无资业。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二百金市宅,百金置器具、买童妾,止剩百金,以其半市书,将发愤从事焉,而以其半致馈先生,酬平日教育,完矣。”
博士曰:“有是哉!不佞何以当之?”
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饮半酣,博士问生曰:“尔适匆匆来,亦曾收金箧中扃钥耶?”
生起曰:“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醒,已失金所在。安用箧?”
博士遽然曰:“尔所言金,梦耶?”
生答曰:“固梦耳。”
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徐曰:“尔自雅情,梦中得金,犹不忘先生,况实得耶?”更一再觞出之。
嘻,此狡生者,持梦中之金,回博士于盛怒之际,既赦其扑,又从而厚款之。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可惧也已!
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官曰:“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
呜呼,韩子之言,世情也。
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而美衣媮食,歌童舞姬,受享拟王者。醉中语人曰:“我若无主意,听孔夫子说话,今且无饭吃,安得有此?”
噫,此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然彼直狂诞,敢为此语,世之“口不若人,心若人”者,可胜数哉!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霁:(怒气)消除
B.不佞何以当之不佞:不才
C.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怿:高兴
D.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墨:错判官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听学生说钱乃梦中所得,非常不高兴,但又想到自己已经用好酒好菜招待了他,于是就没有发作,又敬了学生两杯酒后就走出门去。
B.文章开头作者直陈自己的观点,然后连举杨震等四例进行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C.作者用“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痛斥那个楚令和他所说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无耻丑陋言行的强烈批判。
D.这篇文章所讲的几个故事显示了金钱的巨大力量。文章的思想意义在于抨击了贪官污吏的丑行,揭露了金钱的无形而巨大的腐蚀力量,让人们警醒和自戒。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3分)
译文:
(2)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3分)
译文:
(3)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4分)
译文: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问之,乃继母也,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重荣起于军卒,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契丹数遣使责高祖,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 (3分)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处理政事也能明断。在处理父母诉讼儿子不孝的案件时,他巧妙地审查,发现了继母虐待诬陷儿子的真相,呵斥了继母。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是因为他对晋国忠贞不渝,不惜对抗高祖的命令,但是高祖始终对他无可奈何。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虽然安重荣反复挑衅触犯契丹使者,但是契丹知道他又反叛之心,希望从中得利,因此没有对他发怒,最后安重荣果然叛变了。
D.安重荣虽然对朝廷向契丹俯首称臣强烈不满,但是他一直与高祖离心离德,最终没能够发挥自己的勇武与才智效命国家,反而造成分裂与动乱,身败名裂,令人扼腕。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
(2) 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



3、阅读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词。
(1)说也,人常疑之(  )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3)曰此鹳鹤也(  )
(4)余笑而不信也(  )
2、与“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中的“名”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
B、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C、可坐百人,中而多窍
D、左右欲相如
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释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   ②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
③得双石于潭上,扣聆之 ④徐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文章的第二段写到了作者两次“笑”,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前后笑的各自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二段对石钟山周围环境的描写,其用意是为__________,也与文章结尾一段的“__________”一句形成照应。



4、阅读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勃年未及冠,应幽素举及第。乾封初,诣阙上《宸游东岳颂》。时东都造乾元殿,又上《乾元殿颂》。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其后崔融、李峤、张说俱重四杰之文。崔融曰:“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炯与照邻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选自《旧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勃年未及       冠:古代的一种礼仪
B.勃往交趾父         省:探望
C.勃左迁交趾令坐:因为
D.‘耻居王后’,然      信:相信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勃“浮躁浅露”的一组是(?) (3分)
①诣阙上《宸游东岳颂》
②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③勃恃才傲物
④乃杀达以塞口
⑤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
B.裴行俭认为王勃能善终就是幸运,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三人必当显赫富贵,职位应该会达到长官之首。
C.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时“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D.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并非公允,杨炯的文采不逊于王勃。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3分)
译文:
②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3分)
译文: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能听臣,臣敢进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求布千金——购:购买
B.田事此奴——听:听任
C.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D.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多:称赞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鲁朱家所卖之/朱家乃乘轺车洛阳
B.夫忌壮士资敌国/朱家亦此名闻当世
C.不能,愿先自刭/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
D.臣各其主用/君何不从容上言邪
3.在括号内补出的内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布匿(于)濮阳周氏
B.(周氏)乃髡钳布
C.此(伍子胥)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D.(滕公)果言如朱家指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赴士之厄困”的侠义精神的一组是(? )
①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②布匿濮阳周氏
③乃买而置之田
④滕公留朱家饮数日
⑤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⑥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5.下列的分析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季布本为项羽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汉高祖在灭掉项羽后缉捕季布。
B.濮阳周氏在情势危急之时,用真诚打动季布,帮助季布投奔鲁地朱家。
C.朱家认为新主应当宽怀对民,要吸取荆平王的教训。
D.朱家帮助汝阴侯滕公成功劝说了高祖,季布最终得到赦免。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标点符号的..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