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二)
A.视之,面目寒俭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B.自晨至于日昃戏耳,何至是 C.酌之以酒,亦不饮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D.公礼之三,乃坐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C
小题5:D
小题6:B
小题7:(1) 阎王因为书生品行不端,减了他的寿数,罚他进饿鬼狱。(2)大的行为不用顾及细枝末节,大的礼数不用顾及小处的谦让.(3)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窘迫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A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内容大意“每日带着围棋和美酒,在郊野游玩。”可知,A会,适逢。所以选A。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之”前者代词,他;后者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至”均为“到”。C“以”均为介词,用,拿。D“乃”均为“才”。所以选A。
小题3: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逡巡局侧”省略“于”。A项,“秦军氾南”为省略句。省略“于”;B为宾语前置句;C为定语后置句;D为被动句。所以选A。
小题4: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见弈遂忘其死”,其,自己。A项,代词,这件事;B项,代词他;C 项,自己;D项,代词,郑国。所以选C。
小题5: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癖之误人”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第一句是说梁公,第二句说这个书生是鬼。故排除ABC三项,选D。
小题6: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与原意不符,书生跪在梁公面前是乞求梁公叫勾魂使马夫不要用绳索捆他的脖子,而非因为输棋“跪地求饶”。所以选B。
小题7: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以”“不德”、“促”、“辞”“穷困”“长者”。
参考译文: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罢任后在乡间闲居,每日带着围棋和美酒,在郊野游玩。适逢九月九日登高,与朋友对奕。忽然有个人走了过来,在棋局边徘徊,观看两人下棋,不忍离去。只见他样子贫寒俭朴,穿着一身缝满补丁的旧衣裳。然而气度温文尔雅,有文士之风。梁公多次对他表示敬意,他才坐下,也很谦逊。梁公指着棋盘对他说:“先生一定精于此道,何不跟客人对一局呢?”他推辞了半天,才开始对局。一局下完他输了,神情懊丧,像是仍然不愿停手。又下了一局,又输了,越发羞惭懊恼。请他喝酒,他也不喝,只是拉住客人下棋。从清晨直到太阳偏西,连小便也没有时间。
正在因为一着棋谁该先下谁该后下争论不休的时候,忽然这位书生离开座位,惊恐地站了起来,神色十分凄惨沮丧。不一会儿,在梁公座前跪了下来,头叩出血乞求救他。梁公非常惊讶,将他扶起来说:“不过是游戏嘛,何至于如此?”书生说:“请你嘱咐马夫,不要捆我的脖子。”梁公又很诧异,问:“是哪个马夫?”书生答:“马成。”原来,梁公有个马夫叫马成,常去阴司充任鬼吏,经常是每隔十来天去一次,携带冥府文书作勾魂使。梁公因为书生说得很奇怪,就叫人去探看马成,而马成已僵卧在床两天了。梁公于是申斥马成不得无礼,一眨眼之间,书生立即不见了。梁公叹息了很久,才明白他是鬼。
过了一天,马成苏醒之后,梁公把他喊来盘问。马成说;“这个书生是洞庭湖和襄江一带人士,爱棋成癖,家产荡尽。他父亲很担心,把他关在书房里。他却跳墙出来,偷偷地跑到空地方,找人下棋。父亲知道后臭骂了他一顿,他仍旧不知悔改。父亲抑郁苦闷含恨而死。阎王因为书生品行不端,减了他的寿数,罚他进饿鬼狱,到今天已经七年了。适逢东岳泰山凤楼建成,东岳大帝发下文书到各地府,征集文人写一篇碑记。阎王把他从狱中放出来,让他应召作文,以便赎罪。不料他在路上拖延,大大地误了期限。东岳大帝派当值的功曹向阎王问罪,阎王大怒,派我去搜捕他。前次听从您的命令,所以没敢用绳子捆绑。”梁公问:“他现在怎么样?”马成说:“还是交给了狱吏,永远没有转生的机会了。”梁公感叹说:“不良嗜好误人,竟到了这种地步!”
异史氏说:“看见下棋就忘记自己已经死了;等他死了以后,看见下棋又忘记了自己还有机会转生阳世。这不是说他所嗜好的比生命还重要吗?然而嗜好到这种程度,还没有学得一手高棋,只能让九泉之下多个不愿再转生阳世的棋鬼罢了。实在是可悲得很啊。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内容,完成小题。(10分)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摽掠其人??(2)日益骄固??
(3)函谷举??(4)族秦者,秦也?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的词性与其他三项都不同的一项是( )(2)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奈何取之尽锱铢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杳不知其所之也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1)摽:击?(2)固:顽固?
(3)举:攻占?(4)族:族灭?
小题2:D
小题3:(1)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
(2)假使秦国(统一天下后)也能爱护六国的老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使他们族灭呢?(每一句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剽,击。掠,掠夺。剽掠两个字都是同义字,放在一起都是掠夺的意思。日益骄固,越来越骄横顽固。函谷举,函谷被攻占。族秦者,秦也:族灭秦国的是秦国自己。
点评:这些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只有“剽”字出现的还少些,在这里是“击”的意思。“族”在这里活用为动词,要提起注意。
小题2:试题分析:A.B.C.三项里的“之”都是代词,只有D.里的“之”是动词。
点评:一般考虚词都会考意义和用法,单考词性的很少,这个题目倒是很新颖,不过个人认为“词性”相对于“意义和用法”要相对简单一些。
小题3:试题分析:(1)“鼎、玉、金、珠”这些词是意动用法。翻译为:把宝鼎看作、把美玉看作、把黄金看作、把珍珠看作(2)“使”译为“假使”,上半句的省略部分要补充上。
点评: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第一个句子里有四个词是活用的,第二句里有一个省略句,这些都是得分点。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席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位。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清政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居为义合里。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大将军,以杨子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隧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为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委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饮食。《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强:努力
B.表为侍御史——表:上表文
C.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罪:犯罪
D.至滋不辞,席嘉之——嘉:嘉奖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袁滋为政以慈惠为本的是(? )
①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②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③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④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⑤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 ⑥流民至者,给地居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滋学习勤勉,知识广博,读书悟性很高,进入仕途后,他公正守法,以至大理寺、刑部官员执法不公而畏惧他。
B.西南少数民族归附朝廷,皇上派官员去安抚,官员们都畏葸不前,袁滋却毫不推辞。
C.袁滋办理政务仁慈宽厚,不订立什么条款规章,安抚流民,法外施恩,深得百姓爱戴,以至离任时“耆老遮道”。
D.袁滋虽然执法如山,政事清明简要,为人又极宽厚,但他在受命平叛时却因兄长的缘故,畏敌不进,贻误朝廷大事。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清政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居为义合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D
4.(1)他为政清廉宽简,从其他地方流散到他管辖境内的百姓,他都给地方让他们居住,并把那聚居的地方起名为义合里。
(2)袁得病以后,立遗嘱处理身后事,三年后,仍然有条理次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维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①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
注:①行在:皇帝驻留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知属辞属:撰写
B.同诣九公主第诣:前往,到……去
C.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迁:降职
D.笃志奉佛奉:信奉,尊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延于上座曰?维扈从不及,为所擒
A? B
访风景于崇阿?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
C? D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维诗、画、音律等突出才能的一组是(?)
①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②“子诗清越者,……同诣九公主第”?
③“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④悉召梨园诸公合乐,维痛悼赋诗曰……?
⑤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⑥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则传记在叙述人物一生大要的同时,更着重反映人物突出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作者通过选取典型材料,突出表现了王维诗画俱能,兼通音律,笃信佛教,温和的个性中蕴含着刚强的性格特点。
B.王维在参加乡试前,听从岐王建议,让乐工将自己的诗歌作品演奏给九公主听,得到了九公主的肯定与极力推荐。后来他在开元十九年考取了状元,并官居要职。
C.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京城,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落入叛军手中。他拒绝与叛军合作,服药假装不能说话,但仍被安禄山逼迫至两京之一的东都洛阳任原来的职务,并被拘禁于普施寺。
D.叛乱平定以后,凡是在叛军中任伪职的,朝廷都定了罪,只有王维因为皇上爱惜其突出的才能,得以幸免。后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晚年笃信佛教,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的弟弟王缙将其诗文编纂成集共十卷,献给皇上,并流传于世。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侵之愈急。
B.子孙视之不甚惜。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可以知之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指示代词“这”;其余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