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9 17:35:30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5分)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小题1: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 小题2: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 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陈述内容:孔距心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在凶年饥岁,老百姓无法生存,却没有予以救济,及通过牧羊作比孔距心及时醒悟。 陈述目的:让齐王明白无论是官员还是国君,都要有责任心,不要对百姓的生死不负责任、无动于衷。仁政爱民,是上至帝王、下至长官都应自觉履行的基本德行。(意思相近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其他各项均不合孟子的意图。 点评:本文属于政论文,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政论文通常不直接讲道理,而是用比喻类比等方法,因此理解起来难度更大,学生适合人物传记类文章。 小题2:原文是:“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意思是:“那么您失职的地方也够多的了。荒年饥岁,您的百姓,年老体弱抛尸露骨在山沟的,年轻力壮逃荒到四方的,将近一千人了。”孔距心说:“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够解决的。”孟子说:“假如现在有个人,接受了别人的牛羊而替他放牧,那么必定要为牛羊寻找牧场和草料了。如果找不到牧场和草料,那么是把牛羊还给那个人呢,还是就站在哪儿眼看着牛羊饿死呢?”孔距心说:“这是我的罪过。” 陈述的目的:“知其罪者,惟孔距心。”言外之意是:齐王也不知道自己的罪过,你应该反省:要有责任心,不要对百姓的生死不负责任、无动于衷,要仁政爱民。 点评: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是答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张汤者,杜人也。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①。并取鼠与肉,具狱②磔③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父死后,汤为长安吏,久之。 周阳侯始为诸卿时,尝系长安,汤倾身为之。及出为侯,大与汤交,遍见汤贵人。汤给事内史,为宁成掾,以汤为无害,言大府,调为茂陵尉,治方中。 武安侯为丞相,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已而赵禹迁为中尉,徙为少府,而张汤为廷尉,两人交欢,而兄事禹。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情,孤立行一意而已。见文法辄取,亦不复案,求官属阴罪。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始为小吏,乾没④,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之属交私。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心内虽不合,然阳浮慕之。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注:①? 迅鞫(jū)论报:反复审讯,定罪判决。② 具狱:定案。③ 磔(zhé):古代的一种酷刑,分裂肢解尸体。④ 乾没:谋私利,或侵吞他人财物。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劾鼠掠治? 劾:揭发罪状 B. 汤给事内史? 给事:供职 C. 两人交欢,而兄事禹? 兄事: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 D. 公卿相造请禹? 造:就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汤倾身为之? 均之二策www.jk.zy.w.com B. 于是上以为能? 以诛错为名 C. 始为小吏? 临江王既为书谢上 D. 而张汤为廷尉? 秦强而赵弱 9.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4组,能说明张汤“阿上弄权”的一组是( )。 ① 劾鼠掠治,传爰书。② (周阳侯)尝系长安,汤倾身为之。 ③ 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 ④ 两人交欢,而兄事禹。 ⑤ 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 ⑥ 见文法辄取,亦不复案。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④⑥ 10. 下列对原文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汤看守家舍疏忽大意,以致肉被老鼠偷吃而遭父亲鞭打。于是张汤掘洞取证,审鼠施刑。这一模拟刑狱审案的举动暗示其后来所形成的酷吏的性格。 B. 张汤善于政治投机,他以周阳侯为仕途升迁的突破口,为其解困纾患,因此得以结交显贵大夫,为他日后官场升迁、飞黄腾达铺平道路。 C. 张汤交游甚广,先后结识了周阳侯、宁成、武安侯、赵禹、田甲等,并得到他们的赏识和重用。张汤的升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部依附显贵而攀爬权力高峰的发迹史。 D. 张汤私交富贾,贪赃侵财;收接名士,沽名钓誉。为人狡诈而多权谋。张汤从长安小吏到位列九卿的升官经历,既说明其机变擅权的手段高明,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恶劣风气。 11.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出为侯,大与汤交,遍见汤贵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心内虽不合,然阳浮慕之。(3分)
参考答案:7. D 8. D 9. B 10. C 11.(1) 他的父亲见了这情景,看他审判老鼠的文书写得像老练的狱吏写的一样,非常惊奇,就让他书写断案文书。(2) 等到他释放出狱并封侯后,与张汤交往密切,向张汤一一引荐权贵要人。(3) 就收留接纳天下的知名人士和大夫官员,自己内心虽然和他们合不来,可是表面上却装出敬慕他们的样子。
本题解析:7.拜访。 8. A. 代词,他;指示代词,这。B. 动词,认为;介词,把,用。C. 当,担任,做;写。 9.①项指张汤审鼠,应排除;④项从上下文看,两人无上下级关系,只是朋友交往,不“阿上”,也无“弄权”,应排除;⑥项说的是赵禹,并非张汤,应排除。②③⑤都体现了张汤“阿上弄权”,只是在“阿上”和“弄权”这两项意思上轻重程度有所不同。 10.张汤并没有得赵禹、田甲等的重用,故此说法不妥。 11.无 附译文: 张汤是杜县人。他的父亲任长安丞时,一次外出,让儿子张汤看守家舍。返家后发现肉被老鼠偷吃了,张汤的父亲很生气,鞭打了张汤。张汤掘开鼠洞捉住了偷肉的老鼠,发现了吃剩的肉,于是张汤就揭露它的罪行,拷打审讯,书写文书,再反复审讯定案,并将鼠犯和剩余的肉都提来取证,然后将鼠犯处以磔刑,肢解分尸。他的父亲见了这情景,看他审判老鼠的文书写得像老练的狱吏写的一样,非常惊奇,就让他书写断案文书。张汤父亲去世后,张汤做了长安吏,任职很久。 周阳侯开始任卿时,因罪曾经关押在长安,张汤竭尽全力帮助他。等到他释放出狱并封侯后,与张汤交往密切,向张汤一一引荐权贵要人。张汤调到内史府任职,是宁成的属官,宁成认为张汤办事干练无误,将他推荐给丞相府,调任为茂陵尉,主管操办修建陵墓的土石工程。 武安侯任丞相,征召张汤为相府史,时常向皇帝推荐,补任为御史,派他审理案件。在处理陈皇后巫蛊案件中,深入追究查办参与的同党。于是皇上认为他很有才能,逐渐迁升到太中大夫。张汤与赵禹共同制定所有的法律条令,务必使条文法令定得严谨细密,用来约束在职的官吏。不久赵禹升为中尉,又调往少府,而张汤也升为午廷尉,两人来往密切,交情很深。张汤像待兄长一样侍奉赵禹。赵禹为人清高孤傲,当官以来,家中不养门客,公卿相继去拜访邀请赵禹。赵禹从不回报答谢,目的在于杜绝知己朋友和宾客的请托,独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见到法律判决书就采取通过,也不复查案情,以便掌握官属们暗中的罪恶。张汤为人狡诈,玩弄智谋以控制他人。开始当小吏的时候,侵吞他人财物,与长安的富商田甲、鱼翁叔一类人暗中交往。到他官至九卿之列时,就收留接纳天下的知名人士和大夫官员,自己内心虽然和他们合不来,可是表面上却装出敬慕他们的样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僧 侠 唐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夕,僧指路歧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寺庙),郎君能垂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从者供帐具食。行十余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及至,又前进。日已昏夜,韦生疑之,素善弹,乃密于靴中取张卸弹,怀铜丸十余,方责僧曰:“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今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僧但言且行。僧前行百余步,韦生知其盗也,乃弹之僧,正中其脑。僧初若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韦生知无可奈何,亦不复弹。良久,至一庄墅,数十人列火炬出迎。僧延韦生坐一厅中,笑云:“郎君勿忧。”因问左右:“夫人下处如法无?”复曰:“郎君且自慰安之,即就此也。”韦生见妻女别在一处,供帐甚盛,相顾涕泣。即就僧,僧前执韦生手曰:“贫道盗也,本无好意。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亦不支也。今日固无他,幸不疑耳。适来贫道所中郎君弹悉在。”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焉。有顷布筵,具蒸犊,犊上割刀子十余,以齑饼环之。揖韦生就座,复曰:“贫道有义弟数人,欲令谒见。”言已,朱衣巨带者五六辈,列于阶下。僧呼曰:“拜即君!汝等向遇郎君,即咸齑粉矣。”食毕,僧曰:“贫道久为此业,今向迟暮,欲改前非。不幸有一子技过老僧,欲请郎君为老僧断之。”乃呼飞飞出参郎君。飞飞年才十六七,碧衣长袖,皮肉如蜡。僧曰:“向后堂侍郎君。”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且曰:“乞郎君尽艺杀之,无为老僧累也。”引韦入一堂中,乃反锁之。堂中四隅,明灯而已。飞飞当堂执一短鞭,韦引弹,意必中。丸已敲落,不觉跃在梁上,循壁虚蹑,捷若猱玃。弹丸尽,不复中。韦乃运剑逐之,飞飞倏忽逗闪,去韦身不尺。韦断其鞭数节,竟不能伤。僧久乃开门,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韦具言之。僧怅然,顾飞飞曰:“郎君证成汝为贼也,知复如何?”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天将晓,僧送韦路口,赠绢百匹,垂泣而别。(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九十四豪侠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与连镳——连镳:同路,一起走 B.有顷布筵,具蒸犊——具:完完整整地 C.韦引弹,意必中——引:发射 D.飞飞倏忽逗闪——逗:挑逗,戏耍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僧但言且行?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B.①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①与老僧除得害乎?②生三人,公与之母 D.①赠绢百匹,垂泣而别?②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最能体现僧“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 ①因与连镳,言论颇洽。 ②(僧)笑云:“郎君勿忧。” ③今日固无他,幸不疑耳。 ④今向迟暮,欲改前非。 ⑤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 ⑥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 ⑦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 A.④⑤⑥ B.①②⑦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僧与韦生言谈“本无好意”,只是后来由于韦生技艺高超,僧才改变主意,善待韦生。 B.韦生五次弹射僧,僧却说“郎君莫恶作剧”,说明僧从善之心已定,并没有意识到韦生弹射自己是先下手为强。 C.僧让自己的义弟出来见韦生,既是对韦生的尊重,又可表明自己“欲改前非”的心意。 D.僧不忍杀子除害,寄希望于韦生,然而韦生也敌不过飞飞,僧不由得怅然认命。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亦不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乞郎君尽艺杀之,无为老僧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A 4.C 5.(1)我的行程是有日期的,方才一时贪恋您清雅的言论,便应邀而来。 ? ? (2)不知郎君你有这么高的武艺,如果不是我,别人是受不了的。 ? ? (3)乞求郎君使出所有的武艺来杀掉他,不要让他成为老僧我的累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列句中的“赋”与《赤壁赋》中的“赋”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是 [?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赋。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种世衡,字仲平,放之兄子也。少尚气节,昆弟有欲析其赀者,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西边用兵,守备不足。世衡建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朝廷从之,命董其役。夏人展出争,世衡且战且城之。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凿地百五十尺,始至于石,石工辞不可穿,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城成,赐名青涧城。迁内殿崇班、知城事。开营田二千顷,募商贾,贷以本钱,使通货赢其利,城遂富实。间出行部族,慰劳酋长,或解与所服带。尝会客饮,有得敌情来告者,即以饮器予之,由是属羌皆乐为用。再迁洛苑副使、知环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屈强,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曰:“地险不可往。”世衡曰:“吾方结诸羌以信,不可失期。”遂缘险而进。奴讹方卧帐中,谓世衡必不能至,世衡蹴而起,奴讹大惊曰:“前此未尝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率其族罗拜听命。尝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请某事,辄因中否而与夺之。人人自厉,皆精于射,由是数年敌不敢近环境。迁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范仲淹檄令与蒋偕筑细腰城,世衡时卧病,即起,将所部甲士昼夜兴筑,城成而卒。世衡在边数年,积谷通货,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馈。善抚养士卒,病者遣一子专视其食饮汤剂,以故得人死力。及卒,羌酋朝夕临者数日,青涧及环人皆画象祠之。?(节选自《宋史·种世衡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昆弟有欲析其赀者/析:分割。? B.石工辞不可穿/辞:推辞。 ? C.间出行部族/间:小路。? D.尝课吏民射/课:督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种世衡有军事才干的一项是( )? ①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 ②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 ? ③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 ④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 ? ⑤遂缘险而进? ⑥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馈 ?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世衡具有军事才能。朝廷在西部边境用兵,守备力量不够,种世衡建议在延安东北重新修建一座城来巩固边疆,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 ? B.种世衡以信义结交各部羌人。他与蕃部中牛家族首领奴讹约定相会,为了不失约,他冒着危险在雪中前行,去见素来倔强的牛家族首领。 ? C.种世衡善于练兵,以巩固国防。他督促吏民射箭,对请辞事等,都以是否射中为标准,所以人人擅射,数年中敌人不敢接近环州境界。 ? D.种世衡有令则行。当范仲淹发檄文命令他和蒋偕筑细腰城时,种世衡虽然生病,但也立即起身,带领士兵日夜修筑,城筑成而他却去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会客饮,有得敌情来告者,即以饮器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抚养士卒,病者遣一子专视其食饮汤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A 4.(1)曾经集合客人饮酒,有人得到敌情来报告,他就把酒器赏给来报告的人。 (2)他善于抚养士兵,士兵有病的就派一个儿子专门侍候他饮食和汤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