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共7分)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请简析诗歌“云”这一形象的双重意蕴。(3分)
?
(2)请从对比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三四句。(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1)上阙中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描写采莲女的什么心理和劳动情景?请具体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阙中词人是怎样细腻揭示采莲女的内心感受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衬托采莲女的心灵美。后两句写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作者把这从早到晚地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这样就把采莲女欢快、清纯、高洁的心灵美烘托出来了。
(2)“花不语,水空流”,表现了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的内心感伤。她们爱惜、关切莲花,和爱惜自己的青春、关切自己的命运密切相关。而最急迫的愁是由最后两句表现出来的。怕万一西风聚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朱颜”指花,用比拟写法进一步指人。愁意就更深一层。
本题解析:五、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醉歌(其九)
汪元量①
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②上乱啼鸦。
北人③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注]①汪元量:南宋诗人。②万年枝:冬青树。③北人:这里指元朝士兵。
(1)前两句诗描写了一种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第四句集中写一个细节,有何深意?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出了南宋宫廷园林一派萧条没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意对即可)
(2)一是表现元兵的无知和可笑;二是告诉人们宫苑易主,山河巨变,南宋政权已经沦亡;三是写这场人世巨变颠倒了世间的一切美丑、善恶。(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2)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戍鼓断人行 有弟皆分散 寄书常不达 况乃未休兵 无家问死生
(2)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亮比其他地方的月亮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