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志?这种心志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哪句诗可谓是异曲同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天边孤云飘浮,不知飘向哪里。蕴含了作者的深深亡国之痛和自身孤苦无依之情。(意对即可)
(2)采用对比手法,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绿水反衬战争摧残后城垣颓坏、人民离散死亡的惨象。(意对即可)
(3)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誓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小题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小题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观猎》)
小题3: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台一万八千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参考答案:
小题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雨舟
小题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小题3: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对此欲倒东南倾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小题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头已花白却得不到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达了作者的忧愁和愤懑。
小题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心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酒醉豪言之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的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首和诗,从诗中华发、愁、壮心、醉、寒无睡等词语,可见诗人年岁已逝、忧愁苦闷、壮心不已等情感。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诗中体现情感的意象。
小题2:文学作品中表达技巧的鉴赏,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本题表达技巧的鉴赏明确为修辞手法的鉴赏上面,题干明确了颈联所用修辞手法为对比,考生无需概括,直接鉴赏就行,这样貌似降低了试题难度,但考生要挖掘出对比的层次也是有难度的。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北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1)上片写“观潮”,以人与潮两个方面分开写。先写观潮人倾城而出,人山人海,争看江面潮水上涨;后写潮势潮声,潮水像一道道银白色的长城,排山倒海而来,简直让人怀疑大海的水,都被倒得一干二净,集中到钱塘江,声音轰隆轰隆,像万里战鼓同时敲打,真是天下壮观,人间奇迹!(也可回答为“以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词人绘声绘色,描述观潮人人山人海,争先恐后的场面,表现潮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的气势以及传达潮声声如雷鸣,震人心魄的声威。)
主要用了夸张和描绘的手法。如“满郭”“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虽是夸张之辞,却也生动真实地写出了观潮的空前盛况,描写了潮水巨浪滚滚,势不可挡之势,特别是潮声声声震耳似万鼓齐鸣。
(2)扣住所谓“弄潮儿”就是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挑战,戏弄潮头,藐视潮头的健儿。下片写“弄潮”,人与潮结合着写,写弄潮健儿迎向涛头手举红旗,英资飒爽,不可屈服。主要表现出健儿们敢于挑战大自然和与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的精神面貌。
本题解析:(1)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万里鼓声中”是比喻。)
(2)下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表现了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的大无畏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 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①何处有花枝?
①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1)本诗题为“流莺”,诗歌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流莺”的? (4分)
?
?
(2)清代诗评家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6分)
?
?
参考答案:(1)一方面写流莺的流转无依,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另一方面写流莺的苦苦吟唱,佳期难遇(或无人知赏)。(每点2分)?
(2)运用托物寓意(或象征)的手法(2分),托流莺以自伤身世,(1分)用流莺的漂荡无依比喻自己转徙幕府,漂零不定的生活;(1分)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1分)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