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 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寄 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注:谢家:代指女子的家。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小题2:上面两首诗的后半篇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一首表现的是怀古伤今之情,或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后一首表现的是别后的相思。(2分)
小题1:同:这两首诗后半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知之物(前柳后月)人格化,赋其以生命。异:前诗写柳之“无情”,以物之无情来反衬人之有情;后诗写月之“多情”,以其多情映衬(烘托)别离之苦。(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
柳永
?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①试比较分析两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从题材上比较两首词风格上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江城子》表现的是一个报国无门、刚强壮武的英雄形象,他英武豪放、意气风发、气概不凡;《蝶恋花》描写的是一个痴情男子的形象,他久久痴情远望,内心孤独寂寞,无人能理解,只好对酒当歌借酒浇愁,却毫不后悔。
②第2题:两首词都是写男子。《江城子》写男子的豪情壮志,选取具有男子气的出猎场面入词。这种题材本身就具有豪迈、粗犷的美的特质:广袤的原野、具有原始野性的动物、奔驰的骏马猎犬、豪迈的射手等等,那种声势,那种气氛,充满了动感,饱蘸了英武之气。读来令人也生豪情壮志。而《蝶恋花》写的是儿女情长的私事:男主人公为情而惆怅,为情而愁绪满怀无法排解。为情所苦,为情所累,满腹幽怨,一脸憔悴。他是一个情种。整首词具有一种浅斟独吟、回环低旋的凄美情调。(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小题1: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3分)
?
小题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比喻或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的形容为能镇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风浪的威势。(写出一种手法1分,分析1分)
小题2:恶风、黄流预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黜之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情;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本题解析:
小题1:“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紧承上文,以重笔渲染风浪的威势。先写风涛之迅疾,仿佛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势之猛,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概。这里,“万骑千里”是眼前所见;“气压江湖”,是心灵激荡所感。这几句把“情为境移”、“心为事慑”的景况,写得十分突出。
小题2:诗的后四句着重抒吐情怀。第五六两句:“岸上空荒火夜明,舟山坐起待残更。”表明险境之来,如此突然,难以拒抗。作者此刻身在舟中,任其颠簸,凝神远瞩,江岸上一片空旷荒凉,只见星星磷火,随风飘荡,送来点点微弱的光亮,只好在舟中坐起,静待更残,“长夜漫漫何时旦”,在风涛之夜,十分盼望黎明能及早到来。诗的末尾两句:“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作者回想他二十多年以来,历尽人世的坎坷,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到此时的萧萧头白,饱尝行路艰难的滋味,此时此地,诉说不尽还家去国之情,深感进退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还家也罢,去国也罢,全是迫于世事,旅途艰难,以致有此时的迁徙,他由此感到了人生的悲痛。
点评:本题从诗歌曲的情感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考查,这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考点。两个小题都不难,命题中规中矩,答案规范。注释部分补充了写作背景,对考生理解诗歌,知人论世很有帮助。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①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沉水,即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1)请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末句的“香消酒未消”的两个消字用得好。请简要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本词的主要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早春之喜思乡之愁
(2)参考答案:消:消散。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对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意对即可)
(3)参考答案:对比手法(乐景衬哀情)上阕写早春时天气的暖和和词人欢欣的情绪,衬托下阕愁思深重,借酒浇愁,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补写出下面各句的空缺部分。
(!)初冬的早晨,小明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枝,不禁感慨地说:“真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回答,如还能引用其他诗人描写雪景的诗句,可加分),你知道的其他诗人描写雪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元日》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诗句艺术地概括了年复一年辞旧迎新的春节景况。
(3)江泽民同志在澳门回归庆典讲话中引用唐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台湾同胞的关心思念之情。
(4)崇俭反奢,历来是我国诗文中的重要内容,《左传》中有“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的句子。请再以“俭与奢”为话题,写出司马光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身教重于言教。对此,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指出:“其身正,?;其身不正,?。”
参考答案: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
(2)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3)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4)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
(5)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