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一)
①执寅等八人,于后堂杀之?②子响白服登城?③今便单舸还阙 ④具酒馔,饷台军?⑤于堤上发弩射之 ⑥乘舴艋沿流赴建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⑥ |
2、阅读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①。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 阏与:阏,yù;阏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削:减弱
B、王用之治国赋 治:管理
C、王乃令赵奢将 将:统率
D、赵奢既已遣秦间 遣:派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又召乐乘而问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先据北山上者胜 古之学者必有师
D、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有识,敢于坚持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C、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力主救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D、秦军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趁势施计,让奸细中圈套而归,然后派兵猛攻, 大败秦军。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一)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二)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喜悦
B.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属:隶属
C.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道:道路
D.而右手揕其胸揕:刺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丹不忍以己之私
B.乃请荆卿曰其先乃齐人
C.臣左手把其袖其后秦伐魏
D.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荆轲游于邯郸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②使工以药淬之
③以次进 ?④以故荆轲逐秦王
⑤乃以手共搏之 ?⑥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⑦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⑧酒酣以往
A.①⑦
B.②⑤
C.③④
D.⑥⑧
小题4: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
A.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5:对荆轲的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而使樊将军自刎。
C.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D.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重要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小题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
(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译文:?
(3)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译文:?
4、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饮食之气相薄 薄:迫近 惟大辟无可要 要:要挟
B.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易:改动,变动 俾困苦不可忍 俾:使,让
C.行刑者先俟于门外 俟:等候 然犹质其首 质:购买
D.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引决:自裁,自杀 不次年月 次:按顺序排列
5、阅读题 柳
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长则无袅娜之致 致:获得
B.得时闻鼓吹者 鼓吹:此指蝉唱和鸟鸣
C.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弋:用系有绳子的箭射鸟
D.隔婵娟而不使见者 婵娟:指月亮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在卧榻之上也——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此其不宜于昼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C.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D.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袅娜重柳的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文章写鸟在白天有“虚患之念”,故“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C.文章由“悦耳”引出一段关于“鸟声”的探幽发微的议论,句句写鸟,又似句句非止于写鸟:晓时鸟鸣,一无所虑,其声清月越明澈,自由透脱,此间岂无寄欤?
D.文末由“种树之乐”写到种树之“不便”在于“枝叶繁冗,不漏月光”,这是“树木无心”与“人无心”造成的。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