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6-29 19:28:40
【 大 中 小】
1、语言运用题 下面对文言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B.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C.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D.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选自《论语·为政第二》)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敬父母就要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孝敬父母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心甘情愿,和颜悦色。 B.孔子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要尽孝道,认为孝不是空泛的,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要依礼而行;父母过世后,丧礼也应合义合礼。 C.父母常常为子女的疾病担忧,作为子女,更要担忧父母的疾病,尽量少让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行孝道。 D.孔子认为子女尽孝,就是有事情要替父母去做,有好酒食要让父母先吃,只要他们衣食无忧,就算是孝道了。 2.孔子认为,孝为人之本,“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未之有也”。请你结合这句话和上面的选段,谈谈你对孔门注重“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课文,回答第1—4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西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最主要的词句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后两段话,作者的情绪截然不同,请找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词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由西山这一自然景象的游览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博出狱,又变姓名,为咸验治数百,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为郡功曹。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白请且留此县录见诸自言者,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既白驾办,博出就车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①,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不意博应事变乃至于此。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迁琅邪太守。 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②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博奋髯抵几曰:“观齐儿欲以此为俗邪!”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罢诸病吏,白巾走出府门。郡中大惊。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说云云,博见谓曰:“如太守汉吏,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且持此道归,尧舜君出,为陈说之。”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平③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史,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传》) 【注】①黄绶:黄色印绶。按汉制,“凡吏秩……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县级官员职卑皆黄绶。下文的“墨绶”,级别就高了,其吏秩为二千石以上,文中的“二千石墨绶”就指郡太守。 ②移病:“移”是旧时公文的一种,移病就是移书言病,犹如今之写病假条。?③谳(yàn)平:分辨判定。谳,审判定罪;平,辨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著:显著 B.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坐:犯罪 C.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发:发生 D.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亡:同“无”
| 小题2:下列划线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稍迁为功曹 B.故事,二千石新到 C.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D.乃敢起就职
|
小题3: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咸得论出,
而博以此显名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奉三尺律令
以从事耳武
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幸有众贤,亦
何忧即谋单于,
何以复加
D.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
也汉天子我丈人行
也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友。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能以自己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斩杀了组织者,然后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对一些迂腐文官所做的空洞文件也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分)
②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3分)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选自《汉书?朱云传》)
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世以是高之高:崇敬
B.御史遂将云去将:带领
C.以旌直臣旌:表彰
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仕:做官
小题2:以下四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朱云不惧权势的一组是(?)(3分)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④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⑤小生乃欲相吏邪?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云,汉时有名的高士。他少年任侠好勇,中年改节读书,研习《易》及《论语》,由豪侠而成为名儒。
B.华阴丞认为朱云才兼文武,忠正而有智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他做御史大夫。这一建议却遭到太子太傅匡衡的反对。
C.汉成帝时,朱云斥责皇帝的师傅张禹为佞臣,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硬是不肯走,于是“朱云折槛”成为一段佳话。
D.朱云生性鲠直,倜傥有大节,人们很尊敬他。他对皇帝的意见也敢反驳,对宰相邀他做官婉言谢绝,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要求死后薄葬。
小题4:翻译句子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5分)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