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三)
2019-06-29 19:32:27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罟不入洿池——数罟:许多网 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爱纷奢——爱,喜爱,喜欢。 B.人亦念其家——念,顾念。 C.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极言贵重点的东西。 D.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用,灭族。 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3.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B.第一段用比喻和排比,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C.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D.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3、填空题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______通_______ (2)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______通_______ (3)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______通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十五,冠而见其父,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以一鹿床①为精舍,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②,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①鹿床:古人坐卧具。②木行:五行属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而其见父 冠:戴帽子 B.欲造而不敢 造:造次 C.以免尘累 累:牵累 D.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颠覆:倾败
|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云是王家所得 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 B.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 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 C.其亲戚咸为之惧 亲友因呼为“居士” D.追许由于穹谷 后于钟山听讲
|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阮孝绪有“隐士”风范的一项是(? )
①幼至孝,性沉静? ②屏居一室,家人莫见其面
③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 ④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⑤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⑥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孝绪不是阮胤之的亲生儿子,胤之的母亲周氏死时,有遗产一百多万,但孝绪一点没留,全部给了琅邪王晏的母亲。
B.阮孝绪的表哥琅邪王晏多次去见孝绪,但他都或逃或藏,不与相见,因为他不喜欢与显贵的人来住。
C.阮孝绪为人至孝,母亲有病,他心有所感,不需兄弟召唤,就主动返回,并亲自到山中寻找生人参为母亲治病。
D.阮孝绪不贪财这一性情,主要通过他对待遗产和亲友馈赠两件事的态度上来表现的。
小题5: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上书戒帝曰:“伏愿上以社稷为重,令皇后无居正殿,干外朝。”(5分)
译文:
(2)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5分)
译文: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分)
译文:
5、阅读题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
(2)简述“关云长义释曹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