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6-29 19:48:05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军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背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沛公奉卮酒为寿 2、划线字的用法与“籍吏民”中的“籍”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刑人如恐不胜 B、顺流而东行 C、择善而从之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从用法特点的角度看,下列划线的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项是 [? ] A、卒廷见相如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沛公军霸上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下列划线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因循守旧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羞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我虽不敏:____ (2)因无恒心:____ (3)苟无恒心:____ (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____ 2.下列句中加粗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君有疾在腠理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锦还乡 C.其若是,孰能御之——以御于家邦 D.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孟子认为“发政施仁”的具体措施有二: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 4.下列句中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俯不足以畜妻子 C.然后驱而之善 D.凶年不免于死亡 5.翻译下列句子。 (1)其若是,孰能御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 文帝为大将军,辟祜,未就,公车征拜中书侍郎,俄迁给事中、黄门郎。时高贵乡公(曹髦)好属文,在位者多献诗赋,汝南和逌以忤意见斥,祜在其间,不得而亲疏,有识尚焉。钟会有宠而忌,祜亦惮之。及会诛,拜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密。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后吴将夏详、邵等来降,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中诏申谕,扶疾引见,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选自《晋书·羊祜传》卷三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孝思过礼 思:怀念 B.以兄霸之子妻之妻:嫁给 C.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识:见识 D.其先识不伐如此伐:夸耀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送绢偿之之二虫,又何知 B.乃举杜预自代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C.祜以礼遣还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祜独安其室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羊祜是一个讲情义、重孝道的人。他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西蜀之后,姻亲大多与夏侯家绝交,而羊祜却礼遇有加;母亲与兄长去世,他居丧哀悼十余年。
B.羊祜不依附权贵。高贵乡公曹髦喜好写文章,在官位的人大多呈献诗赋;钟会受宠,羊祜并不阿附他,等到钟会被诛杀,羊祜便和荀勖共同掌管机要。
C.羊祜认为要收复东吴,就要取信于吴人。他与吴人开诚布公,表示十分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都听任其便;即便是与吴国人交战,也不搞突然袭击。
D.羊祜深得皇帝与南州人的尊重。他病重进京,皇帝命他乘车入殿,不必下拜,去世后,皇帝穿素服为他哭泣,南州人听到他的死讯,街巷里哭声不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寻 卒 时 年 五 十 八 帝 素 服 哭 之 甚 哀 南 州 人 征 市 日 闻 祜 丧 莫 不 号 恸 罢 市 巷 哭 者 声 相 接 吴 守 边 将 士 亦 为 之 泣 其 仁 德 所 感 如 此。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27分)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3分)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②然秦以区区之地③古之学者必有师④自以为关中之固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⑦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⑧小学而大遗
A.①③④⑥⑧
B.②③④⑥⑦
C.①③⑤⑦⑧
D.②⑤⑥⑦⑧
小题2:下列各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拘于时为天下笑者,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非我也,岁也句读之不知
D.师不必贤于弟子无以成江海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直:简直
B.变乱纷乘——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C.滋可痛已——滋:更加
D.不能继述先烈遗志——述: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