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9 19:48:05 【

1、阅读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①为短文加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 )
A. 文中两个“女”,都是通假字,同“汝”。
B. 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
C. 短文中,孔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参考答案:1.①曰:“愈?”曰:“回??十,二。”曰:“也;也。”
②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一)廉夫人吴芝瑛传(有删节)
严复
廉夫人氏吴,名芝瑛,以慈善爱国称中外女子间。父宝三,官山东州县数十年,有循绩。独生夫人,钟爱之。年十九,适江苏举人度支部郎中廉泉,称佳偶。郎中夙敦风义,有干略。光绪甲辰,主事王某,以党案牵连入刑部狱,郎中独力百方营救,卒令得脱,海内义之。仕不称意,一旦携妻子家海上,然伉俪交勉,为义益力。于国群公益,朋友患难,赴之若不及者。
光绪三十二年,夫人以庚子赔款为国大累,宜通国之民共起分任,则咄咄可释巨负。乃倡女子国民捐,一时景从,召集甚巨。夙擅书法,为时所珍,则自制小万柳堂帖以售,得资悉充捐款。其忠于国家,自奋其力如此。
夫人以为国弱种困,坐失教无学,且立学固先人意也,则于其乡创办小学堂,名以父字,曰鞠隐。
杭州有女子赵麟者,父死,长庐墓旁不嫁。夫人与邂逅,乃大感动,为出资葺其先墓,手草募启,为孝女募金买田资衣食,得二千金焉。其至性过人,锡类无穷如此。
光绪三十三年六月,皖有妄男子徐锡麟,怀火器,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用绅士言,谓其力足为乱,展转周内杀之。既杀,其家族惧连坐,弃柩中野,莫敢营葬。夫人素识秋瑾,伤其暴露。三十三年十二月,乃与石门徐女士寄尘,购隙地西冷桥畔葬焉。其隐刑愍辜,不欺其意又如此。
严先生曰:吾国禁女子干外事者,四千余年。干外事者,微论恶也,即善有不可。世变大异,至今思想议论,乃略殊前。顾女子行事,稍稍露锋颖,循常之徒,辄相视大诧,甚者以为宜诛。嗟夫!使吾国礼俗长此终古,则亦已耳。必以进步为期,凡此皆所必至应有者也,又何讶乎?廉夫人者,吾先友挚甫先生犹子,平生多闻长者精至独往之言,故能不循常自树立如此。呜呼!男子可以兴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苏举人度支部郎中廉泉适:出嫁
B.则咄咄可巨负释:消除
C.论恶也微:稍稍
D.得资充捐款悉:全都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至今思想议论,略殊前
B.廉夫人,吾先友挚甫先生犹子
度我至军中,公入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C.夙擅书法,时所珍
D.党案牵连入刑部狱
秦人积威之所劫?卒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夫人之夫廉泉因营救入刑部狱的王某而得罪于人,仕途不称意,因此携家眷离开官场。
B.廉夫人雅擅书法,为时所重,她便自制帖子出售,将售资皆充入捐款。
C.廉夫人邂逅杭州孝女赵麟,为她的孝道所感,出资为她的先人修缮墓地,并为她募得二千金。类似这样的事情,廉夫人还做了很多。
D.严复认为中国禁止女子干预外事已四千年,女子行事稍露锋芒,便被寻常人认为是出格之举,这种想法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
小题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乃倡女子国民捐,一时景从,召集甚巨。(3分)
(2)夫人以为国弱种困,坐失教无学,且立学固先人意也,则于其乡创办小学堂,名以父字,曰鞠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
小题5:(1)于是倡导女子进行“国民捐”,一时之间天下趋从,募集的捐款很多。
(2)夫人认为国家贫弱困顿,是因为(人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况且建立学堂本来就是先辈的意愿,就在她的家乡创办了小学,用父亲的字为(学校)命名,名为鞠隐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微,应释为“不要”。
点评:一词多义是文言实词的重要特点,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即上下文来推断词义。一方面我们应该掌握大纲规定应掌握的觉见的文言实词,既要了解文言实词的本义,学会根据本义去推断其引申义。一方面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并能熟练地去运用。
小题2:试题分析:A项均为副词,才。B项:助词,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都为介词,表被动。D项;都为介词,因为。
点评:对于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考试大纲》中列举的文言虚词。识记时,可分级识记,先把握词性,再理解意义。做题时,应看其在句子中所处位置来判断词性,再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它的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因营救入刑部狱的王某而得罪于人,仕途不称意”错,强加因果关系,救王某与仕途不顺并无因果关系。
点评:在做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所涉及的这样一些要素: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等。弄清楚此后,把选项回扣到原文之中进行对照,字字句句落实。此类考查,考的往往很细,做题时读题(选项内容)和原文都须仔细。
小题4:试题分析:要求断句的这个语段,出现了较多的人名和地名,因此要抓住句中的名词,弄清楚哪些作主语,哪些作宾语。据此可断: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
点评: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比如文言虚词,对称句式等等。
小题5:试题分析:第一句“景从”是关键词,这在课文中学过,应能迁移。“景”通“影”,“景从”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第二句要把握这几个关键词:坐,因为;固,本来;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落实时应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翻译时要首先看有无文言句式,有句式必须按文言句式的特点去翻译。文言句式往往是赋分点。然后要看有无词类活用,这也是赋分点,必须落实好。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窦婴字王孙,孝文皇后从兄子也。父观津人也,喜宾客。孝文时为吴相,病免。孝景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帝孝景弟也,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太后欢。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婴。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诸窦无如婴贤,召入见,固让谢,称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裁取为用,金无入家者。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为魏其侯。游士宾客争归之。每朝议大事,列侯莫敢与抗礼。
四年,立栗太子,以婴为傅。七年,栗太子废,婴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下数月,诸窦宾客辩士说,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婴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不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是自明扬主上之过。则妻子无类矣。”婴然之,乃起,朝请如故。
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景帝曰:“太后岂以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臣相。
窦太后崩。婴失窦太后。益疏不用,无势。
赞曰:“窦婴以外威为重。而名显。位卿侯,大业定矣。然婴不知时变。凶德参会,待时而发,藉福其间,焉能救斯败哉!遇合有命,悲乎!”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入见,固让谢?固:执意? B.游士宾客争归之?归:归附
C.诸窦宾客辩士说,莫能来?来:前来? D.益疏不用,无势?疏:(被)疏远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婴亦薄其官,因病免?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婴然之,乃起,朝请如故?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①太后岂以臣有爱,不相魏其?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①婴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景三年,吴楚反叛,窦婴答应出任大将军,主要是被皇上“国家有急难,作为帝王的子孙,难道能够推让吗”这番话所激励。
B.担任大将军后,窦婴及时向皇上举荐贤才,并且不贪财物,皇上赏赐的千斤之金窦婴都没享用分文,而是让下属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取用。
C.栗太子被废黜后,窦婴称说有病,携一女子隐居在蓝田南山下,后经高遂的劝说,才又入朝拜见。
D.桃侯免职后,太后向皇上极力荐举窦婴,但皇上并未采纳太后建议,认为窦婴不足以担当丞相的重任。
10.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或评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太后之所以憎恨窦婴,收回了窦婴的门籍,不让他入朝朝见,起源于窦婴嫌自己所任的官职小,称病辞官这件事。
B.选文表明,窦婴虽然名声显,位卿侯,定大业,但终究没能为相,因为他不知时变,轻慢无礼。
C.选文最后一段主要在阐发人生祸福相倚的道理:凶祸隐藏在福祉中,适时爆发。但作者认为人生祸福归根结底属于“遇合有命”。
D.从窦婴的人生经历来看,其幸福完全是皇上和太后带来的,因为他是“孝文皇后从兄子”;其败落则是他自己轻慢的个性造成的。


参考答案:7.C
8.D
9.A
10.B


本题解析:7.“来”应为使动用法。
8.A.①于是②经由。B.①于是,就②竟然。C.①认为②凭借。D.“者”均属定语后置的标志。
9.“王孙”不是帝王子孙,在原文中是窦婴的字。
10.A.“太后憎婴”起源于“婴引卮酒进上曰”这件事。C.最后一段主要在进行人物评说。D.“完全是”的说法太绝对,还应有窦婴自己的“贤能”。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恶,凶狠)
B.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比不上)
C.百步而后止(或许,也许)
D.填然鼓之,刃既接(兵器,武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公孙丑下》)
9.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10.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3分)
?
?
?
?


参考答案:9、D
10、陈述内容:孔距心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在凶年饥岁,老百姓无法生存,却没有予以救济,及通过牧羊作比孔距心及时醒悟。(意思相近既可)(1分)
陈述目的:让齐王明白无论是官员还是国君,都要有责任心,不要对百姓的生死不负责任、无动于衷。仁政爱民,是上至帝王,下至长官都应自觉履行的基本德行。(2分)


本题解析:孟子到了平陆,对那里的长官(孔距心)说:“如果你的卫士一天三次擅离职守,开除不开除他呢?”孔距心说:“不必等三次。(孟子说:)“那么您失职的地方也够多的了。荒年饥岁,您的百姓,年老体弱抛尸露骨在山沟的,年轻力壮逃荒到四方的,将近一千人了。”孔距心说:“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够解决的。”孟子说:“假如现在有个人,接受了别人的牛羊而替他放牧,那么必定要为牛羊寻找牧场和草料了。如果找不到牧场和草料,那么是把牛羊还给那个人呢,还是就站在哪儿眼看着牛羊饿死呢?”孔距心说:“这是我的罪过。”往后的某一天,孟子朝见齐王说:“大王的地方长官我认识五个,能认识自己罪过的,只有孔距心。”(孟子)给齐王复述了一遍他与孔距心的谈话。齐王说:“这是我的罪过啊。”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