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7-03 20:55:51 【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②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③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曝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⑤。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的妻子封为孺人,后来也用于对妇人的尊称。②殇:未成年而死。③姁姁(xǔ):和悦的样子。④缉?:将麻析成缕再搓成线。⑤洒然:整齐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嫁到夫家来
B.不能言   喑:不能说话
C.室弃物   靡:无
D.僮奴有恩  遇:遇到
2.对下列两组词语中加粗的词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孺人吴家桥则治木绵/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垄上
③老妪杯水盛二螺进/④垣墙周庭,当南日
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岁”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吴家桥致鱼蟹饼饵
A.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C.余稍为修葺,使不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4.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翻译,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遇到僮仆做了该恩赏的事,虽然(因为误解)责打了他们,他们也都不忍在背后说坏话
B.遇到僮仆做了该恩赏的事,即使责打了他们,他们也都不忍在背后说坏话。
C.(平时)对待僮仆很宽厚,虽然(因为误解)责打了他们,他们也都不忍在背后说坏话。
D.(平时)对待僮仆很宽厚,即使责打了他们,他们也都不忍在背后说坏话。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景公之嬖妾婴子死,公守之,三日不食,肤着于席不去。左右以复,而君无听焉。晏子入,复曰:“有术客与医俱言曰:‘闻婴子病死,愿请治。’”公喜,遽起,曰:“病犹可为乎?”晏子曰:“客之道也,以为良医也,请尝试之。君请屏,洁沐浴饮食,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公曰:“诺。”屏而沐浴。晏子令棺人入敛,已敛,而复曰:“医不能治病,已敛矣,不敢不以闻。”公作色不说,曰:“夫子以医命寡人,而不使视,将而不以闻,吾之为君,名而已矣。”晏子曰:“君独不知死者之不可以生邪?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不道顺而行僻,从邪者迩,导害者远。谗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邪行交于国也。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嬖乎竖刁而灭,今君薄于贤人之礼,而厚嬖妾之哀。且古圣王畜私不伤行,敛死不失爱,送死不失哀。行伤则溺己,爱失伤生,哀失则害性。是故圣王节之也。即毕敛,不留生事,棺槨衣衾,不以害生养,哭泣处哀,不以害生道。今朽尸留生,广爱以伤行,修哀以害性,君之失矣。故诸侯之宾客惭入吾国,本朝之臣惭守其职,崇君之行,不可以导民,从君之欲,不可以持国。且婴闻之,朽而不敛,谓之僇尸,臭不收,谓之陈胔。反明王之性,行百姓之诽,而内嬖妾于僇胔【注】,此之为不可。”公曰:“寡人不识,请夫子而为之。”晏子复曰:“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仲尼闻之曰:“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其晏子之谓欤!”?
【注】:僇胔(lù zì),侮辱尸体,这里指使尸体发臭。
(节选自《晏子春秋》)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 间:离开
B.将而不以闻  敛:通“殓”,收殓
C.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  霸:称霸
D.请夫子而为之    因:趁机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婴子病死,愿请治/古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臭不收,谓之陈胔/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今朽尸留生/私见张良,具告
D.爱失伤生/入无法家拂士
小题3:下列各组句中,分别表明景公嬖妾和晏子善谏的一组是(?)
A.
B.
C.
D.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今君不道顺而行僻,从邪者迩,导害者远。
译文:?
②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
译文:?
③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译文:?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傅伯成,字景初。少从朱熹学。授明州教授。以年少,嫌以师自居,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改知连江县。为石堤三百尺,民蒙其利。
庆元初,召为将作监,进太府寺丞。言吕祖俭不当以上书贬。又言于御史,朱熹大儒,不可以伪学目之。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坐是不合,出知漳州,以律己爱民为本。推熹遗意而遵行之,创惠民局,济民病,以革裰①鬼之俗。
迁工部侍郎。时权臣方开边。伯成言:“天下之势,譬如乘舟,中兴且八十年矣,外而望之,舟若坚致,岁月既久,罅漏浸多,苟安旦夕,犹惧覆败,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进右司郎官,权幸有私谒者:皆峻拒之。出为湖、广总领。朝议欲纳金人之叛降者,伯成言不宜轻弃信誓,乞戒将帅毋生事。
嘉定元年,召对,面谕:“前日失于战,今日失之和。小使虽返,要求尚多。陛下不获己,悉从之。使和议成,犹可以纾一时之急;否则虚帑藏以资敌人,驱降附以绝来者,非计也。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
知镇江府。全活饥民,瘗②藏野殍,不可胜数。制置司欲移焦山防江军于固山石牌,伯成谓:“虚此实彼,利害等耳。包港在焦、圈之中,不若两寨之兵迭戍焉。”固山寨兵;素与海盗为地,伯成廉知姓名,会郡都试捕而鞫之,无一逸去。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宝庆元年,加宝文阁学士。虽力以老病辞,而爱君忧国之念不少衰。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坐论事贬,蹙然语所亲日:“向吕祖俭之谪,吾为小臣,犹尝抗论。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遂抗疏。
伯成纯实无妄,表里洞达,每称人善,不啻如己出,语及奸人误国,邪人害正,词色俱厉,不少假借。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有删节)
注:①裰,读j i,信鬼神。?②瘗,读y i,掩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嫌以师自居嫌:厌恶
B.犹可以纾一时之急纾:缓解
C.驱降附以绝来者绝:断绝
D.会郡都试捕而鞫之会:恰巧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傅伯成“表里洞达”的一组是(3分)(?)
①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②坐是不合,出知漳州
③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④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
⑤全活饥民,瘗藏野殍,不可胜数?⑥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⑨④⑤
D.①⑨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伯成律己爱民,任连江知县时,兴修堤坝以利百姓;在漳州,创办惠民局,救治百姓的病苦,革除当地相信鬼神的风俗。
B.傅伯成敢于直言,任太府寺丞时曾因上书指责吕祖俭的不当被贬;宝庆元年,听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因议论时事遭贬,不顾年老多病上疏抗言。
c.傅伯成爱君忧国,针对权臣开拓边疆的主张,他认为南宋朝中兴将近八十年,已像一只有缝隙和漏洞的大船,要担心它的倾覆颓败。
D.傅伯成正直无妄,称赞他人的长处,就像赞扬自己的孩子一样;谈到奸邪小人误国,残害忠良,声色俱厉,不加掩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
⑵权幸有私谒者,皆峻拒之。
⑶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赵?凤
赵凤,曲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明宗武君,不通文字,四方奏请,常使安重诲读之。重诲亦不知书,奏读多不称旨。孔循教重诲求儒者置之左右、而两人皆不知唐故事,于是置端明殿学士,以冯道及凤为之。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圜为重诲所杀,而诬以谋反。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凤独号哭呼重诲曰:“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重诲惭不能对。
术士周玄豹以相法言人事多中。明宗为内衙指挥使,重诲欲试玄豹,乃使他人与明宗易服,而坐明宗于下坐,召玄豹相之,玄豹曰:“内衙,贵将也,此不足当之。”乃指明宗于下坐曰:“此是也!”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明宗即位,思玄豹以为神,将召至京师,凤谏曰:“好恶,上所慎也。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则倾国之人,皆将奔走吉凶之说,转相惑乱,为患不细。”明宗遂不复召。
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召彦等廷诘,具伏其作,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以扶持也,若折其一栋,去其一柱,则倾危矣。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神:认为……神奇
B.为患不细细:小
C.明宗召彦温等廷诘诘:询问
D.其后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为:替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凤“直言性刚强”特点的一项是(?)(3分)
① 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② 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
③ 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④ 好恶,上所慎也
⑤ 数言重诲尽忠?⑥ 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赵凤年轻时凭借儒学而出名,并受到孔循和安重诲的提拔做了端明殿学士,为明宗阅读奏章。
B.赵凤认为安重诲是国家的栋梁柱石,明宗不该因奸人陷而动摇对他的信任,但后来安重诲还是因此被杀。
C.任圜被当权的安重诲以谋反的罪名杀害,只有赵凤敢于质问安重诲,并称赞任圜是天下忠义之士。
D.赵凤认为天下的好恶要慎重,如果明宗迷信占吉卜凶之说,那么百姓也将效仿,造成的祸患会不少。这个道理同“天下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是一样的。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 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3分)
译:?
⑵ 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3分)
译:?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小题1:分析上面选段内容,说说孔子的治国的基本思想。(3分)
?
小题2:孔子还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请结合上面的文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