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7-03 21:19:23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主簿左咸曰:“不可。昔曹操得此人时,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恩礼,毕竟留之不住,听其斩关杀将而去,致使今日反为所逼,几欲迁都以避其锋。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贻后患。”孙权沉吟半晌,曰:“斯言是也。” “此人”指谁?“封侯”指什么事?孙权是如何“擒之”的?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大地山河?茅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像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郡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 没有到过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陕南罢,——如果只看地图,大概总以为那些在普通地图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乡”那些不见于普通地图上的“港”呀,“汊”呀,要大得多罢?至少总以为这些河终年汤汤,可以行舟的罢?有一个朋友曾到开封,那时正值冬季,他站在堤上,却还不知道他脚下所站的,就是有名的黄河堤岸;他向下视,只见有几股细水,在淤黄泥沙中流着,他还问“黄河在哪里?”却不知这几股细水,就是黄河!原来黄河在水浅季节,就是几股细水! 大凡在地图上有名有目的西北的河,到了冬季水浅,就是和江南的沟渠一样的东西,摆几块石头在浅处,是可以徒涉的。 乌鲁木齐河,那也是鼎鼎大名的;然而当我看见马车涉河而过的时候,我惊讶于这就是乌鲁木齐河!学生们卷起裤管,就徒涉了延水的事,如果不是亲见,也觉得可惊,因为延水在地图上也是有名有目的呀! 但是当夏季涨水的当儿,这些河却也实在威风。延水一次上流涨水,把“女大”①用以系住浮桥的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了十多丈远。 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地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 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历历在目,多清楚!那时你会恍然于下边是高原了。但你还得在地上走过,然后你这认识才能够补足。 你会不相信你不是在平地上。可不是一望平畴,麦浪起伏?可是你再极目远望,那边天际一道连山,不也是和你脚下的“平地”并列的么?有时你还觉得它比你脚下的低呢!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断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罢?这也不是凭空可以想像的。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②自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我曾在戈壁中远远看见一片白,颇惊讶于五月有雪,后来才知道这是盐池! 1941年8月19日 【注】①女大:即延安中国女子大学。②《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尔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即东晋政治家谢安,“谢家的哥哥”指其侄谢胡儿,“他的妹妹”指谢安的侄女、东晋女诗人谢道韫。 7.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4分) 答:? 8.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4分) 答:? 9.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6分) 答:? 1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 ? A.本文与《白杨礼赞》在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上一脉相承,都是借景抒情,讴歌陕北解放区的新气象,讴歌北方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B.作者对江南水乡风貌和西北地区河流在浅水季节的形态的渲染铺陈,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夏季涨水时的气势,以秀美涓细来反衬壮阔雄浑。 C.作者对延水夏季涨水将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十多丈远的描写,虽只有短短两行,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真实地写出了西北河流的威风。 D.作者巧用古代名句,善造意境。意境的营造和名句的妙用自然和谐、相得益彰,使人读后能获得“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美感,韵味无穷。
| E.本文叙述明晰而善于变化,文字凝练而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一反委婉含蓄的手法,以浓郁的情思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来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 不朽的失眠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剌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已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已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地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已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人。天宝十二载中进士,后与夫人相继卒于洪州。其诗多羁旅题咏之作。) 21.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第三人称叙事,故事定位在张继落榜之后,以时间为序,按“落榜--离京--夜泊姑苏--失眠--创作诗篇”的过程展开故事情节。 B.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真实地再现了张继当年的生活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张继处境的惋惜之情。 C.文中以微火终其一生都不曾“华美灿烂”暗指张继因不曾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佳作而产生的遗憾。 D.文中画线处“照抄”一词的含意是: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
E. 文中的“不朽”不仅指那场“失眠”,也指“失眠”所引发的创作欲望,这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这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答:[][]
22.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试从文中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这些对比的作用。(7分)
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些对比__________
23. 文章第四段只有四个字“船行似风”,为什么一笔带过?试从结构和人物两方面回答。(4分)
(1)从结构上看________
(2)从刻画人物的角度看_______
24. 本文语言具有新颖性和表现力。如“不朽”修饰“失眠”,似与日常用语习惯相悖,却强调了张继失眠的意义。请从文中再找一例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用通用方法治疗所有癌症的治疗方法已经时日不多:大量新研究指出,应该根据肿瘤的基因采取针对性化疗和其他疗法。
现在,结肠癌晚期患者在接受两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之前应该进行基因检测。这是上个月一项研究发现艾比特思(Erbitux)和维克替比(Vectibix)等昂贵的药物对40%的患者不起作用之后,肿瘤学家-的治疗方法发生的重大变化。?
科学家们正努力试验对乳腺癌和肺癌进行适合特定基因的此类治疗。大量研究显示:当前的大多数药物最多只对约一半的患者有效,但通常需要进行反复的试验才能作出确切判断。这意味着很多人会无缘无故饱受副作用之苦,而且这些药物还贵得惊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建议对结肠癌患者KRAS基因进行费用300美元的检测。该机构估计,通过使患者不再服用价格高达每月1万美元却对他们无效的药物,这样每年能够节省惊人的6亿美元。?
这对消费者来说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急需这种个性化的药物,基因检测没有受到严格的规范。实验室经常刚有行得通的希望就推出新的检验方法,而不是等待最终的证据。迄今为止,很少有检测能够赢得像癌症治疗专家机构美国临床肿塘学会这样的大型医学团体的支持。这种检测不是为了确定人们是否携带使他们容易患病的所谓癌症基因,而是为了寻找肿瘤基因的一个特征——一种基因和蛋白质活动的模式,这种模式预示着癌症发展的快慢、复发的可能性大小以及是否对治疗敏感。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马修·埃利斯博士是一种不同以往的乳腺癌基因疗法的发明者之一。他解释说,进行基因检测的最终目标是确定“对这些患者来说,适合的药方是什么”。一项不太精确的检测已经能够确定某些乳腺癌患者旧病复发的风险高低,帮助医生作出是否进行化疗的决定。但是采取哪种化疗方法呢?社克大学的凯利·马克姆博士.对即将接受术前化疗的近300名刚确诊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了乳腺组织活检。其中一些患者接受了两种标准鸡尾酒疗法之中的传毒一种;其他患者则接受适合她们的肿瘤类型的鸡尾酒疗法。现在确定根据基因决定治疗方法有助于肿瘤缩小还为时过早。
上周公开进行的试验性检测没有采取专n的基因识剐,而是检测了50名乳腺癌患者的基因以确定该妇女患上的是4种亚型中的哪一种。如果成功了——而且计划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这种乳腺生物分类检验法会改变乳腺癌的多称。。小组在《临床肿瘤学杂志》发表的报告中指出,在对保存的以往肿瘤样本进行研究之后,小组成员发现,一些女性可以安全地避开化疗,她们的亚型对术后激素疗砖响应较好。一种发展较快的肿瘤对大多数化疗敏感,但是对激素疗法不敏感。还有一组患者采用两种疗法都没有效果,这组患者迫切需要新的选择。?
下一步是治疗肺癌。全国各地的医院正在招募1200名患者,研究他们是否携带引发
肿瘤的基因EGFR的额外副本。他们将接受特罗凯(Tarceva)或力岿素(AIimta)这两种主要疗法的其中一种,看看哪种疗法最适合哪种基因状况。
(选自2008年2月《参考消息》)
小题1:下列对“根据肿瘤基因采取针对性疗法”的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A.用通用方法治疗所有癌症的治疗方法将发生重大变化,用基因检测方法进行针对性
治疗将成为新的方式。
B.通过基因检测确定人们是否携带癌症的基因。并且确定这种基因的一个特征一种基因和蛋白质活动的模式。
C.从患者身上采集基因,寻找肿瘤基因的特定模式,从而确定对该患者使用最适当的
治疗方式。
D.检测乳腺癌患者的基因,确定该患者患上的是4种亚型中的哪一种,从而安全地避
开化疗。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前治疗乳腺癌和肺癌的大多数药物最多只对约一半的患者有效,且要经过反复的
试验才能作出确切的判断。
B.基因检测研究人员的最终目标是减轻癌症病人的经济负担.并且使他们免受药物的
副作用之苦。
C.尽管通过基因检测已经能够确定某些乳腺癌患者旧病复发的风险高低,但说基因检
测已规范成熟还为时过早。
D.手术后使用激素疗法还是化疗,或是其他新的选择,都取决于该乳腺癌患者肿瘤所属的种类。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顼是?(?)
A.对乳腺癌、结肠癌等部分癌症的基因检测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突破,预示着对其他癌症的基因检测也有望问世。
B.肿瘤基因的一种模式预示着癌症发展白的快慢、复发可能性大小以及是否对治疗敏感,那么准确地寻找到它就能治愈癌症。
C.当前出现的刚有行得通的希望就推出新的检验方法而不待最终证据的作法,也是科研中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
D.根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能够节省6亿美元的估计,可知全世界癌症患者服用价格昂贵、作用无效药物的花费会达到一个天文数字。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分裂者宫崎骏
刘珏欣
72岁的宫崎骏这次没有罩在标志性的白色大围裙里。他穿着白西服,白须白发,只有眉毛还是黑的。9月6日,站在为他退休发布会赶来的六百多名记者前,宫崎骏批评自己:之前说过好几次退休,搞得大家都不相信了。“但是这次……”他表情严肃起来,“是认真的。”说完却噗嗤笑出,笑完又不好意思似的,抬手挠了挠头顶的白发。
早在1987年,还是筹备《龙猫》的时候,他便说过自己:一边嚷着要洗手不干,一边转头又与人谈论新的影片策划。“我自身的分裂也愈加深重。……一边说讨厌专职意识,一边在公司中却仅仅以才能评价别人;我明知要以如今的状况创作优秀的、人性的作品,就必须忍受这非人性的现实,因而又心安理得地成为工作之奴。”
分裂感在宫崎骏的身上几乎无处不在。他是著名的反战主义者,同时也是著名的武器爱好者。童年经历让他曾极度厌恶日本,批评起日本毫不留情,但出国时,他又会视日本的荣辱为己任,一再提醒同行者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最后,宫崎骏总能把各种分裂处捏合在一起。当被问到他身上的矛盾之处,他回答:“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没有矛盾的人估计也是无趣的人。”现在,尽管看起来,他似乎已经变成他本人曾期望的“有着温厚的白发和胡须的老人”。其实,岁月并没有把他变得心平气和。他说,即使他很努力地想让自己变沉稳,却怎么也办不到。
“我的内心似乎住着一个我所不知道的‘宫崎骏’。”他在67岁时写道:“我是个在诸如凶残的部分或是愤怒、憎恶之类的情绪部分,都比别人强上一倍的人。明明是个偶尔会陷入失控的危险境地的人,却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压抑住这部分,因而甚至被认为是个‘好人’。这和我的真面目是不一样的。”
在共事近五十年的老朋友高畑勋眼里,宫崎骏“他有孩子气的一面,天真无邪又任性率真,所以会把自己的欲望表现在脸上。可是,却又因为有着比别人多一倍的律己、禁欲意志及羞耻心,所以经常想要加以隐藏,使得表现出的行为显得曲折不可测。”
给无数人带来美妙童年的宫崎骏自己并没有一个美妙童年,他甚至也没有一个悲惨童年。他的童年以“好孩子”的姿态平淡度过。“在朋友之中,我应该算是颇为开朗的人。但在内心深处,却存在着一个充满极度惶恐与恐惧的自己。”他记得自己18岁之前,总是躲在房间里乱吼乱叫,看那些描述恨意和不快事物的连环画,一心一意想要忘掉一切。他真的忘掉了。他能记得初次见到蝉的眼睛有多漂亮,也记得螯虾那呈现剪刀形状的大螯有多感人,但是关于自己与他人那时互动的模样,却全部从记忆里消失了。“所以我后来会制作儿童动画,其实是一种补偿心理。”宫崎骏后总结:“童年不是为了长大成人而存在的,它是为了童年本身、为了体会做孩子时才能体验的事物而存在的。”
在准备高考的黑暗季节里,宫崎骏看到了日本首部长篇彩色动画片《白蛇传》。看完电影后,他几乎失魂落魄地晃荡在飘雪的回家路上,蜷缩在桌炉边哭了一整晚,这里面夹杂着考生的抑郁、青春期的惶恐和少年的怀春。正在模仿愤世嫉俗连环画的宫崎骏感觉醍醐灌顶:其实他不想画那些,他渴望自己能够肯定这个世界。
“人类是无可救药的东西。”这句母亲的口头禅曾经无数次引发宫崎骏的激辩,但抗议的同时,他又确实因为战败后的丑恶现实感到无地自容。许多年后,宫崎骏与他尊敬的作家堀田善卫和司马辽太郎对谈,听到他们也说出“人类真是无可救药”,心情竟轻松了许多。“如果把它说成一种透彻的虚无主义,或者会招致误解。这是归结于现实主义的说法,并没有否定人类的意思。”宫崎骏说。按照高畑勋的想象,老去的宫崎骏应该一边感叹“人类真是无可救药”,一边泰然自若、寄希望于未来……
(摘编自《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第9期)
[注]宫崎骏——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其动画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出品的动漫电影以精湛的技术、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风格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他在日本动画界占有超重量级的地位,更在全球动画届具有无可替代的声望,迪士尼称他为“动画界的黑泽明”,《时代周刊》评价他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宫崎骏执导过12部长篇动画电影,主要有《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等。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72岁的白须白发的宫崎骏穿着白西服,而不是那件标志性的白色大围裙,这一细节显示出主人公退休的决心和诚意,看来这次是真的要退休了。
B.为了创作出精品,宫崎骏要求自己“必须忍受非人性的现实”,“心安理得地成为工作之奴”,因此,每当身心俱疲时产生退休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C.退休发布会上,宫崎骏严肃批评了自己先前的退休声明,接着郑重其辞地宣称“这次是认真的”,从而证明过去的所谓退休都是不负责任的炒作。
D.母亲说“人类是无可救药的东西”时,曾引起宫崎骏无数次的激辩和抗议,但后来听到两位作家也持这样的观点时,宫崎骏已能比较愉快地接受了。
E.宫崎骏因为内心深处充满对现实的极度惶惑和恐惧,所以他就在动漫电影里采用温暖的风格,用电影艺术的独特特形表现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信心。
小题2:文中画线部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
小题3:“分裂者宫崎骏”的“分裂”主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6分)
小题4:宫崎骏是“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声望”的动画大师,但本文并未叙写他的成就、地位和影响等内容。你认为本传记的选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