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7-03 21:29:24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菩萨蛮·咏梅
[宋]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霜钩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选自《朱淑真集注》)
小题1:请从描写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一枝和月香”一句。(3分)
小题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寒
陈与义①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元好问②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①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人曾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②元好问: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金亡不仕,隐居故里,潜心编纂著述。
1.请分析陈诗前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诗人借助海棠花的形象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亦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急遣烹②。



4、阅读题  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联系课文《再别康桥》,完成题目。
莎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莎扬娜拉!
注:“沙扬娜拉”是日文“再见”的音译。
小题1:关于这首诗与《再别康桥》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两首都是离别诗。《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与母校的不舍之情,《莎扬娜拉》则抒发了一对异国恋人之间的生离死别之情。
B.两首诗都善于运用意象来抒发情感。《再别康桥》描绘了康河畔的一组意象,《沙扬娜拉》则选取了一个别有意味的意象。
C.两首诗都运用了多种手法。《再别康桥》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沙扬娜拉》则以比喻和反复的手法为主。
D.两首诗都属于现代新诗。《再别康桥》更讲究节奏和押韵,属新诗中的新格律体,《沙扬娜拉》则是新诗中的短篇小诗。

小题2:《沙扬娜拉》一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中的“一低头”的细节写出了女子道别时欲言又止的神态,揭示了她不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B.“水莲花”的比喻新奇、贴切,既突出了日本女郎娇羞柔媚的风姿,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娴静、纯真的美好形象。
C.“蜜甜的忧愁”是一对矛盾的组合,它形象地写出了相聚的甜蜜和离别的忧伤,深刻地表现了“伤离别”的主题。
D.诗歌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表现离别的深情。
小题3: 结合本单元对新诗的学习,下面是关于“新诗”的说法,你认为哪一项不正确?(?)(3分)
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主流。
B.与古体诗的严格讲究格律相比,“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所以又叫自由体诗。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出现不久就形成了众多流派,其中就有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0分)
答张十一①?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筼筜:一种粗大的竹子。③踯躅:杜鹃花科。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小题1:诗的前两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略加分析。(6分)
小题2: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