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7-03 21:56:4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5分)
小?园
黎 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 ① 寒花:菊花。
小题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2分)
小题2:这首诗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赏析诗人的形象。(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
小题2:诗歌后两联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胸怀澄明、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诗人小立其间,表现出自己孤清高洁的风骨。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语言中的炼字。“窥”字明显运用拟人手法,解答时先解释字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展开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类似题目规范的答题就是以上三步。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类似题目在解答时一般先概括,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题时品行高洁、胸怀澄明、怡然自得、孤清高洁这些是关键术语,表述时要规范。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后面的题目。
橘颂
屈原
  后皇①嘉树,橘徕服②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③兮。纷缀宜倚,婷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④不淫,梗⑤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⑥,置以为像兮。
  [注]①后皇:指天地之间。后,后土。皇,皇天。②徕服:指生来就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徕,同“来”。服,适应。③类可任:类似能担负重任的人。④淑离:美丽。⑤梗:正直。⑥伯夷:商末人,为孤竹君之长子。周灭商后,他耻于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对的一项是(? )
A.其可喜兮(美丽茂盛的样子)曾枝棘(锋利)
B.圆果兮(通“团”,指橘子长得圆美)纷组宜修(美好)
C.精色内白(美丽的颜色)其无求兮(宽阔)
D.苏世独立(在世上保持清醒)横而不流兮(不随从流俗)
2.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简析本诗的主要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这首诗通过咏橘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坚贞不二、决不同腐朽势力同流合污的精神境界。
3.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在美。它凌空而立的气质,受命不迁的神采,令人敬佩。它虽有剡棘,但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贡献给人的却是无数圆果。第二部分热情讴歌橘树的内在精神。幼志独立不迁,长成后横而不流,纵百花并谢,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向凛凛寒风屈服。
4.本诗托物言志,以物写人,句句是颂橘,句句又不是颂橘,所托之物与所抒之情有机结合,彼此相映,有镜花水月之妙。(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4)山回路转不见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参考答案: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雪上空留马行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能力。这些名篇名句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熟背的,对比较容易写错的字要经常默写,强化记忆。注意下列字形:喻、庐、喧、凌、蒹葭、萋、晞。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
【宋】?谢坊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此障挽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封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的军事要地。?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海 棠 春
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宋吴?潜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以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注①“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昊潜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就开始侵扰四川,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
②锦江头:代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1.上阕能体现海棠花开之快、观赏者惊喜之情的两个词分别是?、?。(2分)
2.指出这首诗的主要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一饷”、“尽”?(2分)
2.手法:联想(在衰暮之年观赏海棠,联想“海棠国”的战局)(1分)
情感:借写海棠,抒发自己心忧国事的悲慨和壮心不已的豪情。?(3分。简析1分,作者情感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