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一)
2019-07-03 22:29:02 【

1、单选题  下列句子,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整,不武(易:替代)
B、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之(敝:损害)
C、其乏困 (供:供给)? 朝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夫晋,何之有(厌:厌烦)? 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患?盗?论?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日:“盗可除乎?”对日:“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日:“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贼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①也。且律: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兵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且律: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衣裳剑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逸也。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
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臧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②。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③,殆复起矣。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引而伸之,亦日:“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
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欲重其事。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
(选自《宋文鉴》卷九十五,有删改)
【注】①升龠(yuè):都是像酒杯一样的容器。
②臧武仲句:臧武仲是周代春秋时鲁国大臣。作者引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如果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
③沈命之敝:“沈命法”是汉武帝时颁布的一项法律,规定“盗贼起,不发觉”,或捕盗不力者,就将有关大小官员一律处死。结果引发因官员怕治罪而相互隐瞒,以致盗贼更多,称作“沈命之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慢:缓慢
B.为盗乃甚逸也逸:快活
C.若夫衣食素周其身素:向来
D.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犹:相同,一样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不欲出也其信然邪?其梦邪?
B.使窃财者刑求人可使报秦者
C.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D.然后可教以礼义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说明“盗”的产生是由于“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一句话,是“由上以法驱之”造成的。
B.本文着重指出,如果不解决盗贼出现这些根本问题,任何严刑峻法,残酷镇压,以至招安诱骗,都都不能杜绝盗贼产生的土壤。
C.本文写作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但文中用生动的语言,论证了官逼民反这一客观的现实,有助于人们认识封建统治的本质。
D.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说明:做州县长官的捕获了盗贼,如果不如实公正地审理判决,就会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5分)
译文:
(2) 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5分)
译文;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胡旦,文辞敏丽,见推一时。晚年病目,闭门闲居。一日,史馆共议作一贵侯传,其人少贱,尝屠豕。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书此又难为辞,相与见旦。旦曰:“何不曰:‘某少尝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莫不叹服。    选自《渑水燕谈录》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
A.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地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书此又难为辞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①某少尝操刀以割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①何不曰:‘某少尝操刀以割②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D.①其人少贱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4、单选题  阅读本文第二自然段,对“前太守逵,察孝廉。后刺史荣,举秀才”句中加粗的四个“臣”字,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5、阅读题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3分)
译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