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请以“心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4)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
(5)不低于800字?(6)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称和人名。
参考答案:
例文1
我的心愿
我静坐窗前,望着窗外沙尘飞扬、狂风肆虐,望着公路上飞驰的汽车仍然耀武扬威地喷着尾气,望着远处工厂的烟囱冒出一缕缕如同魔鬼一样张牙舞爪的黑烟……我的心在痛,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荒凉的沙地,耳边也似乎响起了鸟儿惨痛的鸣叫,人哪,你难道要一错再错吗?
我不否定人类的伟大。他们一步步地创建这个世界,让它如此丰富多彩。然而他们在满足自己的同时,却深深地伤害了视人类为朋友的动物群体,更残暴地戳穿了曾为人类遮风沙、挡寒雨的绿色屏障。人类的所作所为注定要受到惩罚。终于,狂风邀请沙粒来到了人类的栖息之地,它们面对罪恶的人类,使劲地发泄着内心的仇恨和哀怨。大街小巷,飞沙走石,惨不忍睹,到处都显现出大自然征服人类的痕迹:一座房屋终于招架不住突如其来的打击,无奈地坍倒了;一家大商店狼狈地在关闭的店门上挂了“因天气状况,暂停营业”的牌子;一位农人怜惜地望着被连根拔除的麦苗,眼泪滚落下来;一位白须老人望着满天的混沌感慨万千:“这都是报应啊!是人一手栽下的祸根……”
可怜的人类,面对大自然的示威和挑战,你的聪明呢?你的才智呢?你往日的傲慢呢?你不是声称自己是自然的主宰吗?你不是有能力改变世界一切的一切吗?
哦,人类,觉醒吧,现在还来得及。
都市频道的《萝卜 白菜》栏目中,一位年轻的“绿色使者”飘然而至,她与同伴周游至西藏,沿途清理垃圾和塑料袋,她已经真正意识到了人类的危急:长江源头的居民竟缺水告急!她轻轻地唱起《变脸》,告诫人们:大自然终究有一天会“变脸”的……
我心潮澎湃,一刹那间竟在心底升起一团再也挥之不去的火焰——我要做一名“绿色使者”,我要带着深深的自责和歉意向大自然说声:对不起!我要号召人类为人与自然的共存而奋斗不息。
——这将是我永不变更的心愿。
让绿色重新铺满大地——这又将是全人类的心愿!
评析:
当代的青少年,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们不愧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新一代。本文作者怀着深重的忧患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视野推向大自然,结合人为地破坏生态平衡,而遭到大自然报复的具体事例,聊起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话题,表明了“保护环境,势在必行。人人应该从自我做起”的态度,并在文章结束处倾吐出“让绿色重新铺满大地”的心声。
例文2谢谢您,妈妈
妈妈,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名词,世间因为有妈妈而变得温馨和可爱,曾几何时,我读懂了她,真正地。
我是一只小小的船,妈妈是一个温暖的大海港。当我停泊在她的怀抱时,我满目阳光,满心温暖。我享受着她无限的爱抚,那朵朵浪花便是我被爱的记录。
在我的记忆中,妈妈的影子总是那么清晰;妈妈对我的付出,永远那么多。时常望着妈妈那操劳的身影,我多么想说一句:“妈妈,谢谢您。”
妈妈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每个春秋,她总是在属于她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然而家境不好,又加上我这个家中主要的消费者——读书人,妈妈种地挣下的钱远远不够家里开销。妈妈只好找了个编铁丝网的临时工作,每个月挣400元。妈妈很满足,起早贪黑忙个不停。可遍铁丝网很辛苦,每天工作长达9个小时。每晚妈妈一回家就得休息,她太累了。在灯光下,我看见妈妈那疲惫的神情,她那丝丝白发在闪光,额头的皱纹更多、更深了。当我望着妈妈被铁丝划破的胳膊时,当我拿着妈妈的血汗钱交书费时,我多想说句:“妈妈,谢谢您。”
妈妈,我是沐浴在您爱的阳光中长大的。我受挫折时,您给我鼓励;我进步时,您及时地表扬。
谢谢您,亲爱的妈妈。
您那额头的皱纹和增添的白发是您爱我的见证。奶奶对我的爱是博大细腻的,可贵的,丰富的,神圣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谢谢您,亲爱的妈妈。
评析:
母亲对我们的爱是伟大而又平凡的:它是唠唠叨叨的话语,是离别之前的叮嘱,是病床前的守护,是亲手缝制的寒衣,更是省吃俭用后的无私供给……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我们得以长大成人!然而,母亲却不再年轻,岁月为她带来了白发,使她脊背弯曲,人生旅途使她步履蹒跚,风霜雨雪在她脸上刻下深深的印记……当我们不经意地感觉到了这一切时,必将引起心灵的震颤,从而倾吐出感谢的心声。本文作者就是这样饱含深情地叙写了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倾吐出了“感谢您,亲爱的妈妈”的心里话。文章叙事具体生动,倾吐心声自然天成。
本题解析:这是独词类话题作文。考生需要对“心声”进行发散,可采用添加法,思考。
“言为心声”,把我们的心里话写下来就是“心声”。大胆吐露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也是心声。
不过,这吐露心声不能纯粹发牢骚,更不能偏激地看待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3年以来,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中东部地区多次遭遇雾霾天气。根据北京环境监测中心3月5日发布消息称,北京大部分地区PM2.5浓度达到400微克/立方米以上,属于严重污染级别。治理雾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两会期间,记者在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
记者:“您如何看待雾霾天气?”
甲:“如今汽车数量太多了,尾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应大幅减少私家车数量。”
乙:“工业污染最严重!尤其是造纸厂和食品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直接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丙:“城市不断地规划、建设、拆除、施工,产生的粉尘让我呼吸困难。城市给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却没有给我们健康。”
丁:“我是个外地人,我们那没有雾霾,污染与我无关。”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和抄袭。
参考答案:
天空不蓝
每个人心目中的蓝天,都是很深邃、很清澈的。可是当我独自徘徊在小河边,望着理想中令人感到沉静的天空时,却发现它并不如我想象中的一样美。黑色的烟雾袅袅升起,染黑了原本蓝盈盈的天空,那是从不远处的工厂中飘出来的。四周的空气并不清新,而是浑浊不堪的,其中夹杂着许多被汽车飞扬而过而激起的灰尘,令人有些透不过气来。
正当我在苦苦思索被污染的原因时,不远处有一个黑影坠落了下来,掉在河边杂乱不堪的小草上。出于好奇,我便加紧步伐向那个黑乎乎的不明物体走去。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鸟。它的眼睛很透彻,但显得很悲哀,这双眼睛充满了对生的绝望,对死的恐惧。它奄奄一息地蜷缩着,身体不住地颤抖着,似乎很恐惧。它的羽毛很秃,眼里充满了凄凉。为什么它会在空中突然坠落,为什么它如此悲伤?我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被烟染黑的天,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是它!是这不再蓝的蓝天!小鸟,我懂了,你已无力再飞向蓝天。因为你无法逃脱这城市中那堵无形的墙!就连我们这些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也时刻感到压抑,更何况是如此弱小的鸟儿!
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决定要救它。我轻轻的捧起它薄弱的躯体,害怕一不小心它就会受伤。小鸟惊恐地看着我,但在我的安抚之下,它渐渐平静了下来。我将它带到空气稍稍清新一点的“树林”里,所谓的“树林”,只是一排排树桩。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前两天这里还是一片绿荫。这是谁干的?是人!他们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地破坏自然!无意间,我与小鸟的目光相遇了,也许是看出了我眼中的无奈,小鸟绝望了。最终,小鸟耷拉下了脑袋,死了。它似乎并不瞑目,眼睛睁着,仍旧是那么悲伤。它是想控诉人类吗?我含着泪,充满歉意地合上了小鸟的双眼。
天空啊,何时你才能重新变成深邃、清澈的蓝色?何时你才能再度成为小鸟的乐园?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造成雾霾的原因是多样的,汽车尾气污染,工业污染,城市拆建时的粉尘污染。这些污染源说明中国在迈向工业化的道路上已经“亏欠”环境,索取程度大于自然自净能力。北京大部分地区PM2.5浓度达到400微克/立方米以上,属于严重污染级别。治理雾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治理环境不仅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还要出台具体措施。在资源利用、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和环保经费投入上都要更有针对性。材料中“我是个外地人,我们那没有雾霾,污染与我无关。”其实,环境的恶化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甚至连吃一顿烧烤也会产生很多有毒物质。只有全社会提高责任意识,才能将治污环保落到实处。本材料立意可从以下角度: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如何保护环境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孩子,有哭有笑,你才能长大。
请你展开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参考答案:
有哭有笑,我长大了
昏暗的台灯下,我凝视着这一杯茶,沸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让我感到了茶的清香。那苦涩中略微含着的一点甘甜,也被我贪婪的嘴给霸占了,眼的朦胧,勾勒出朦胧的记忆,可记忆却已不再朦胧。
曾经的我年少多梦,笑语欢颜。如今,作业之多“难为”了嬉戏之少,老师之严肃“阻抑”了欢笑之渺,压力之沉重,梦幻中的我们,成长中有了泪。打开厚重的回忆之书,那思绪点点,是不倦回眸的一些往事。
刚上高中,“初”来乍到,一个脆弱的我,被“敌人”瞄准了“弱点”猛开了一炮,那个不堪一击的我,在“考”场上牺牲了,可一个“睡里挑灯看卷,梦回铃响背诗”的我又一次站了起来。那段岁月,正在黑暗中迷茫的我,学习之余,有时我也找一席尚未枯黄的草地,有时也会是书桌前、窗台边,看伫立在远处的一排排树正在拼搏,为的只是能发出最后的一丝艳绿。那些是什么树,我无从得知,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它们是树,就足够了。当我看着它们发呆时,心里就会思绪万千,当我的眼睛重新回到树的时候,心情豁然开朗,压力荡然无存,我不再流泪,转而投身于繁忙的学习之中,笑容又挂上了眉梢。
似乎茶的清香已弥漫了“世界”,我的心情也随之沸腾起来。
我的拼搏,战胜了烦恼,战胜了一切,让那似乎是最后一丝艳绿,同样放出等同于盛夏的光彩。“少年不知‘烦’滋味”,可在这“山重水复”的转弯处时,有谁要是放松下来,等待你的便是“沼泽千里,棘丛万丈”。反之,若要是付出拼搏和毅力,等待你的便是“柳暗花明,绿水青山”了。要让烦恼化作青烟一缕,不要让它缠绕你的灵魂,哭着笑着,我长大了。
现在的我懂了,若成长是一篇著作,那么笑容便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文字,眼泪便是藏在段落深处的错字;如果成长是一张白纸,那么笑容就是满纸的纯洁,眼泪便是附在背面的一个瑕疵。在成长的大自然中,有温柔抚面的春日煦风,也有炎炎烈日和暴虐的风倾盆的雨。
想着想着,双手已经感觉不到茶的温度了,弥漫在屋子里的清雾也悄然消失。我更加用心地品味那“苦中有乐”的水,去品味成长中的泪与笑。笑着哭着,时光也“走着走着”,经历也“多着多着”,我长大了。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材料简短,“有哭有笑,你才能长大”,意思是说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不仅要经历欢乐,也要经历痛苦和坎坷。考生就可以据此选材构思成文。从文体上看,本文题干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考生可根据自己平时写作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记叙文注意语言优美,以情感人。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视察,上午听了五节课,下午同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谈了听课的感受。10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温总理的感言,标题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文中在谈到岩石的分类时,出了点小纰漏。12日中午,一位读者致电新华社,认为温总理讲话稿中所说的岩浆岩和火山岩应该是一个概念。新华社总编室将这位读者的疑问转交给总理办公室。当晚,温总理就亲笔致信新华社总编室予以更正,并向读者致歉。次日,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温总理的信函。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