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二)
2019-12-28 08:35:45 【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以故其后之曰“褒禅”/名:命名 ?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葬之/卒:终于 ?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常在于险远/观:景象 ?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求学的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
【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 ?市:购买
B.水决不能败城?败:让……毁坏
C.尾属于城?属:隶属
D.以虞水之再至?虞:戒备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且令损价?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B.然百姓不可户晓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C.城不沉者三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
D.朝廷从之?锻炼久之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B.民赖(新政)以安
C.朝廷知法害民,(乃)罢之
D.驱(富民)使(之)复入(城)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 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B. 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A(朝廷压低价格买灯办灯会,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劳民伤财。苏轼委婉的说老百姓不能明白皇帝为了让太后高兴而办灯会的孝心)


本题解析:
1、C.(属:连接)
2、C(都是放在后置的定语之后,相当于“的”;A前一个是“而且”,后一个是“暂且”;B前一个表转折“然而”,后一个为“这样”; D前一个是代词“他”,后一个是时间词词尾,不译。)
3、B(民赖(苏轼的因法便民)以安)
4、D (①是皇帝买灯的原因 ④是卒长的行动 ⑥是被贬后的生活)
5、A(朝廷压低价格买灯办灯会,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劳民伤财。苏轼委婉的说老百姓不能明白皇帝为了让太后高兴而办灯会的孝心)
参考译文:
熙宁四年,适逢元宵节,皇帝下令压低价格为宫中购买花灯。苏轼上书说:“您哪里是自己喜欢看花灯呢?您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皇太后高兴罢了。而老百姓却不可能全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这件事很小,但它的影响很大,希望您收回这个命令。”皇帝于是下诏停办这件事。当时王安石正在创行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面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做了杭州通判。
这时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
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调任湖州,因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说,就写诗暗示,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从他的诗中挑出一些词语,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说苏轼的诗是在诽谤朝廷,把他逮捕押赴台狱,想置他于死地。案件审问了很久也没有判决。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与黄州的田父野老,一起生活在溪旁山间,在东坡修筑房舍,自号“东坡居士”。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元微之书①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②,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③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牵挛乖隔,指各有拘牵,不得相见。 ③余习,这里指作诗的习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生几何,离如此? 阔:宽广
B.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方寸:指心绪
C.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提挈:扶助
D.大抵若是,不能记 殚:尽,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微之于我也,其是乎!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置是事,略叙近怀然后图南,适南冥也
C.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D.流水周舍下 州司临门,急星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居易与元稹友情深厚,如胶似漆,却相距遥远,如处胡越。别久思切,所以悲叹人生苦短,未来不可预测,命运无力改变,深感凄楚无奈。
B.白居易叙写读到元稹病危时写给他的书信,吟诵元稹病中“闻君谪九江”时所写的诗作,这既表达了对元稹病况的担忧,又体现了二人是患难相扶的知已。 ,
C.自居易倾吐了贬官后的三泰:亲人团聚,衣食自给,山水胜绝。将困窘生活诗意化,既表现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也表现了惟恐好友“忧望”的良苦用心。
D.白居易夜深不寐,赠诗元稹,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喻自己和好友遭贬的困顿处境,表现出宦海浮沉、相见无期的失意抑郁之情。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 (3分)
(2)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境呢!(或意译为:何况我处在这样的心境中呢!)(3分)
(2)不久前还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阔:久远
小题1: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A.如同,像;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B.副词,相当于“暂且”;副词,相当于“将”“将要”。D.介词,表示处所,可译为“在”;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小题1:“表达了对元稹病况的担忧”有误,应为“表达了对元稹信任和关怀自己的感激”
小题1:(1)其中“尚”1分,“闻”1分,“仆”1分(2)每句1分
附参考译文:
四月十日夜,乐天对您诉说:
微之啊微之!见不到您的面已经三年了,收不到您的信快要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光,我和您竟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如胶似漆般紧密相连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相聚,退后不能相忘,牵制隔离,各自都要白发满头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造成这种际遇,对此怎么办呢!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我收到您前年病重时写的一封短信,信上说:病危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了一些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书信。”悲伤啊,微之对待我的情意,就是像这样的深厚啊!又看到您寄来的听说我被贬官的诗写道:“灯油将尽,灯火将灭,映照得人影摇摇晃晃,在这样的夜晚听说您被贬谪到九江。将近死亡的我,在病中惊起而坐,看着夜风吹着冷雨进入寒窗。”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是悲伤不已啊。
暂且放下这事,大致谈谈我近来的心境。我自从到了九江,已经过了三年。身体还算健康,心情很平静。至于家里的人,幸好都没有什么疾病。我大哥去年夏天从徐州来到这里,还有弟妹六七人互相扶助一同来了。不久前还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江州气候渐渐凉爽了,当地很少有瘴气引发的疾病。湓江的鱼很肥美,江州的酒极醇美。其他的食物,大多类似北方。我家的人口虽然不少,司马的俸禄虽然不多,但只要酌量收入,节俭用度,也可以自给自足。身上穿的衣服,口中吃的食物,暂且还不用求助他人,这是第二件安适的事。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美妙绝伦,天下无双,非常喜爱,留连忘返。于是在这里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千余竿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爬满墙垣,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草堂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前往,动不动一位就是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了。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书信,一定更加担忧和盼望,现在特意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情,我以后逐件写信告知您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坐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下,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上谷中传来猿猴的哀号和禽鸟的鸣叫。平生老朋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虑,此时突然产生。我被作诗的习惯牵动,写成了三韵六句诗:“回忆从前写好给你的书信的夜晚,是在天色欲明时的金銮殿后。今夜写好书信又在何处?在庐山草堂拂晓的孤灯前。虽然身似笼中的鸟、栏里的猿,但都还未死,不知人世问你我相见是在何年!”微之啊微之!今夜我的心情,您知道吗?乐天叩首。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妖术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①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②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一漏向尽,更无死法。意欲就枕,忽闻窗隙率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斗之,遂剨然脱扃,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③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关④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进,刀中庭石,石立断。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公乱击之,声硬如柝。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⑤也,犬血可破。”如公言,戒备而往。卜人又匿如前。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②橐:一种口袋。③弯:拉弓;指开弓射箭。④关:与上文的“弯”意思相同。⑤翳形术:即隐身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之——觇:暗中观察
B.倚剑坐——危:端正
C.之,则纸人——烛:用烛光照
D.卜之而——爽:心里踏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公自卜/今君亡赵走燕
B.才及地,急击/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审视,土偶/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皆犬血模糊/而秦人积威之所劫
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于公任侠勇武的一组是(? )
①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 ②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
③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 ④公方骇,鬼则弯矣
⑤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 ⑥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
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 C.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 D.作者在文中批评了痴迷巫术的人,谴责了用巫术害人的人,这表明作者的思想相对于所处的时代还是比较进步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B
4.B
5.(1)爱护于公的人,都为他感到害怕,劝他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哀求算卦的(给予解救)。?
  (2)(于公)急忙往那儿一看,只见一个小人,扛着戈矛钻进来,跳到地上,就和真人一般高。
  (3)(于公)才醒悟过来,那些鬼物都是算卦的派来的,想致人于死地,来证明他的卦术高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人如恐不胜胜:尽
B.臣死且不避且:尚且
C.若入前为寿若:假如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责备
小题2:下列对各句加横线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欲关中 ②项伯杀人,臣之 ③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沛公霸上 ⑤范增数项王 ⑥常以身蔽沛公 ⑦交戟之卫士欲不内 ⑧吾得事之
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
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
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
B.沛公安在
C.夫晋,何厌之有?
D.群臣侍殿上者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C (若:你)
小题2:B (名作动/使动/名作状)
小题3:D (ABC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
附译文: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