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罪秦(? )
(2)曾无虚岁( )
(3)向使( )
(4)视秦无异也( )
2.翻译两文中的句子。
(1)彼秦者将何为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辙以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4.李桢认为六国与秦国相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
5.李桢以“未必不复增一秦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他以为六国“视秦无异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他观点的局限性是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加粗的文言虚词“以”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②以其无礼于晋;
③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④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⑤樊哙侧其盾以撞;
⑥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⑧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⑨虽董之以严刑;
A.①⑤⑦\②③⑧\④⑥⑨
B.①②④\③⑥⑨\⑤⑦⑧
C.①④⑦\②⑤⑥\③⑧⑨
D.①⑥⑨\②③⑧\④⑤⑦
3、阅读题 课内语段阅读
? 今年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 )湘江,(? )染溪,(? )榛莽,(? )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加横线的“今年”指_______ 年,“之文”指__________ 。
2 、根据原文,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句中带横线的字词的含义。
①始指异之(?)
②莫得遁隐(?)
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④莫得其涯(?)
⑤心凝形释(?)
⑥与万化冥合(?)
⑦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⑧游于是乎始(?)
4 、填空:
①“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句话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萦青缭白”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 ,这个短语的结构_______________ 。
5 、按下列要求摘抄句子。
①表现西山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表现西山气象阔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选出下面“然”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A 、颓然就醉
B 、苍然暮色
C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 、岈然洼然
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有如此者,国君不得而友,天子不得而臣。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国,必由如此人者也。故人主之欲大立功名者,不可不务求此人也。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1]罔,,捆蒲苇,织萉屦,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愿乞所以养母。”晏子之仆谓晏子曰:“此齐国之贤者也。其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于利不苟取,于害不苟免。今乞所以养母,是说夫子之义也,必与之。”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齐君,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出,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子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
晏子行。
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
。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2]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3]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也。其友因奉以托。其友谓观者曰:“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也。”又退而自刎。
齐君闻之,大骇,乘驲[4]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骚之以死白己也,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1]罘(fú),捕兽的网。 [2]笥(sì
),一种容器。
[3]复者,负责通报的人。 [4]驲(rì),一种车。?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之国郊 及:到
B.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 遗:赠送
C.夫子将焉适 适:到,往
D.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伉: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