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 [宋]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麾》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玉瀣: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著作。③元:通假字,同“原”。
小题1:请分析首句中“苍烟落照”四字的意蕴和作用。(2分)
小题2: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3分)
小题3: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与义)、朱希真(敦儒)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请分析本词的艺术风格。(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①“苍烟落照”四字突显了居所环境的宁谧清幽,为下文关于词人恬淡放旷的隐居生活的描写做了自然的铺垫;②也渲染出暮霭苍茫、落日残照的凄冷氛围,映衬出词人悲凉落寞的心境;③从而奠定了全词苍凉深沉的感情基调。(每点1分。)
(另:“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一经讽诵便难以忘怀。“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世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小题2:此词虽然表面上写自己安于山林隐逸生活的恬淡情怀,内里其实隐藏了颓唐悲凉的心事和胸中的不平。尤其是结尾两句,埋怨上苍“心肠别”其实是诘责世道昏昧、朝廷苟安,慨叹“英雄老却”恰是“等闲”之事,更是直接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忧愤。(点明思想情感2分,联系具体词句分析1分。)
小题3:这首《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1分)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1分)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正因为有词人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所以,这首词给人飘逸高妙之感。(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要分两部分做答,首先要答出“苍烟落照”四个字营造的意境特点,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然后要答出这四个字在整首诗中的作用。从意境的角度讲,“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诗人说,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选择“苍烟”“落照”两个意象,就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优美、纯净,但也暗含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落寞。这四个字处于全词的开头部分, 一般来说,诗词的开头部分如果写景,往往具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全诗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等作用,考生依此来答即可。
小题2: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本题就要根据平时所学习的陆游诗歌,了解陆游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据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中讲到,南宋乾道二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首词就是这时候写下的。从全词看,上阕极写闲适之乐,但下阕有了变化,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尤其是结尾处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道出了陆游其实并非真意想过与尘事无干的飘逸生活,而是造物主别有用心的安排,让英雄白白等闲而老去。从中可见陆游对朝廷消极抗金的抱怨,和自己收复中原的理想不得实现的惆怅,表露出一股抑郁不平之气、报国无门之怨。
小题3:这类题目涉及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考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时要有意识地拓宽诗歌的阅读面,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常见语言风格类型,对自己学习和复习中接触到的诗人诗作的不同风格要有所认识,并注意积累。要注意积累相关术语,答题时尽量使用术语,采用总分的结构,即先总述风格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本题题干在设问时,给出了陆游诗作的三种类型:激昂慷慨者,飘逸高妙者,流丽绵密。考生在解答时首先要确定这首词属于哪一种风格,然后再结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从词作看,上阕开头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优美而又纯净;三、四句对仗工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可以在山林中行走,天天有美酒相伴,可以自由地读道家之书,何其闲适洒脱;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写出作者歌咏自得,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然而“任”“不妨”也暗含了消极之意,篇末两句完全流露出来抑郁不平之气,所以说此词属于诗人飘逸高妙之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小题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5分)
小题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不能。“敌”有抵抗、承受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小题2: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步骤1)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步骤2)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步骤3)(步骤一,步骤三各1分,步骤二2分)(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步骤①回答,步骤②),用“对”或其它词难以起到这种表达效果,答出效果;步骤③答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炼字题的三个步骤:析字+代入原句释句意,析效果+营造了什么意境(或者包含作者何种情感)
点评:炼字题一般有两种,直接点出诗句中的某个字,更多的是,要同学自己根据能力,去找出这个字。我们在解题时关注以下几种词(1)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多用拟人的手法?(2)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3)关注生动形象的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4)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炼句题要用鉴赏的形式分析其妙处及表达的思想。
小题2:试题分析:分析艺术手法三步骤:明确手法+所在诗句分析+表达情感(表现主旨)如果是描写,还要分析描写的特点。
点评:本题是一道表现手法类常见的题目。答题的范围和指向十分清楚,词作中的形象也很鲜明,李商隐又是我们很熟悉的大家,他的很多诗歌都是借景抒情,借以营造一种朦胧迷离的意境,抒发复杂而又深挚的情感。所以整体上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
晨兴理荒秽,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问:这首诗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田园生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参考答案:本诗描写了种豆、除草的劳动生活,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的肯定赞美之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注]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本题解析:该答案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概括了全诗的内容“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第二层解说第三句的内涵,回答了“愁”什么,为什么“愁”。答案如果不从内容开始分析,后面的“极度悲愤之情”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江楼月①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②,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①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作七律《江楼月》寄给正在长安任翰林的挚友白居易,白居易作十二首诗以相答,这是其中的第五首。②曲江池:位于长安。
【小题1】请简要分析第三、四句是如何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3分)
【小题2】全诗句句抒情,实际上景已寓于情中。请你发挥联想和想像,根据五、六句的内容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字数不超过80字。(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三句用“一宵”表现“相忆”时间之长;用“潜”表现深思的神态;第四句通过写两地相隔遥远,不知嘉陵江岸是阴是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相思。(每点1分,共3分)
【小题2】答案示例:曲江池畔,皓月当空,月华如洗,诗人仰首凝视,思绪已在千里之外。嘉陵江边,月挂江楼,元稹倚阑独立,眺望江面,但见渔火点点,月影泛波,不禁轻吟“愿逐月华流照君”。
评分标准:描写内容应包括嘉陵江水、江楼、明月、曲江池、作者及友人,既要有对人的描写,也应有对景物的描写。(3分,描写内容不全或不是以描写为主,要酌情扣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注释,明确作者和友人身居两地,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抓住诗中第三句用“一宵”表现“相忆”时间之长,用“潜”表现深思的神态的描写,和第四句通过写两地相隔遥远,不知嘉陵江岸是阴是睛,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相思。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要求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借用诗中的景寓情中的抒情方式,对诗中景物进行描写。首先要能够找出五、六两句诗中所写的景物,景物特点以及作者和友人的活动等,注意用描写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