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问题。(8分)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细读全诗,诗人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2分)??????????????????????
(2)本诗紧扣“待”,描写了哪些诗人等待客人的情景?(3分)???????
(3)诗的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析。(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暑旱苦热
王 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小题1:诗人是通过哪些手法来写暑热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代诗歌,完成以下小题。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②痴儿:指作者自己。③朱弦:琴的代称。④佳人:知心朋友。
【小题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 注:元九,唐诗人元稹。元稹曾与白居易一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元被贬通州(今四川达县一带),白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
(1)前三句,诗人以“灯前”、灯“残”、“灯灭”三个极富个性的景象前后映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末句描绘的景象,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问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对这首元曲的解说,错误的一项 [???? ]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在赤壁一战中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2、对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呼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没有“人生如梦”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