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5 19:08: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作此诗时,诗人身处长安,当时的长安已被安史叛军占领。②原指晋人殷浩忧
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诗歌第二联,诗人是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内心感情的?(4分)
(2)结合诗歌和写作背景分析本诗的主旨。(4分)


参考答案:(1)、第二联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通过对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问题。
临江仙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小题1:第一句中的两个“尽”字好在哪里?(4分)
答:
小题2:“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请分析。(5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尽”是“多少次”之意,生动地写出词人在很长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鸿雁秋去春来,离乡后犹能回到塞北;而这些南来的词人却永远远离故土。因而他们看到北归的鸿雁,总有自叹不如的感觉。此词云“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国消息茫然”,就带有这样的思想因素,它把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一下子倾吐而出,犹如弹丸脱手,自然流畅,精圆迅速,深深地击中读者的心灵。
点评:本题是一道很规范的炼字题,答案也很规范:解词+释句+手法+作用。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小题2:
试题分析: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富有余味。 “短篷南浦雨”,词境似韦庄《菩萨蛮》的“画船听雨眠”,更似蒋捷《虞美人》词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南浦乃虚指,暗用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断桥是实指,地处杭州西湖东北角,与白堤相连。词人此时设想,他已登上归船,正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哗哗扑扑敲打着船篷的雨声,其心境之凄凉,令人可以想见。他又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潆潆,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不说他的胸中离情万种,而只是通过景物的渲染,来赋诸读的视觉或听觉,让你去体会,去品味。这就叫做含蓄隽永,意在言外,比之用情语,更富有感人的魅力。
点评:分析诗歌意境的题要扣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归纳概括意象的特点,然后结合内容进行分析。本题是一道规范的鉴赏诗歌意境的题,有利于考生养成规范答题的意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问题。
蝶恋花
[清]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小题1:“不语垂鞭”一句刻画出词人怎样的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这一句刻画出了词人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默默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要求分析出人物形象,首先,要理解“不语垂鞭”四个字,“不语”指不说话,默默不语,显示出心情抑郁、忧愁;“垂鞭”指垂下马鞭,也是心情抑郁、充满烦闷。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的能力。先分析诗句写“景”的特点,运用了哪些具体的表现手法,再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古代诗歌鉴赏。(8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小题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诗题直接言明“最爱”,表达情感取向。诗人写到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在春日的傍晚,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刻画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
点评:这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常见题型,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很多景物描写不过是想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这些情感正是体现作者人物性格的关键。
小题2:试题分析:本诗语言浅俗,但用字讲究尤其是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一个“软”字,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而一个“涌”字,更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态之感,增添情趣。
点评:本题是典型的“炼字”题,该题的答题技巧是:1、找出关键字或词,并理解它的含义;2、将该字还原到原句进行理解;3、点出该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该字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这首诗的首联除了“今”与“昔”对比以外,还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开”两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其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还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2)颈联描写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