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
???????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
????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 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惫矣。
???????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韩信、彭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
??????? 嗟夫!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 (取材于宋·苏辙《三国论》)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暗:黯淡,黑暗
B.此譬如两虎相捽?????? 捽:冲突,争斗
C.以自辅其所不逮????????逮:及,达到
D.欲为椎鲁而不能钝???? 椎鲁:迟钝,愚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 焉用亡郑以陪邻
C.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 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聪明的人如果碰到聪明的人,那么智慧也不足以依靠
B.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可惜啊,没有人用汉高祖的方法来克制自己
C.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因此所做的事无法成功,要达到的愿望不能实现
D.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亲自率兵去攻打别人,那么这种任性使气的行为是不值得称道的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者和勇者如果单单依靠智慧和勇气是难以平定天下的
B.曹、孙、刘三方智勇相当,势均力敌,最终都不能取胜
C.项羽曾经百战百胜,势不可当,最终因智勇耗竭而失败
D.刘备策略不当,不善用人,意气用事,才能远不如刘邦
5.文言文中,作者说“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者往往表面上看似不智不勇,但最终却能取得胜利。请对此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 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B
4.D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1.下列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A.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鹏之徙于南冥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下列划线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B.鼓枻而去
C.且勇者不必死节
D.臣少多疾病
3.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语句是 [???? ] A.今臣亡国贱俘
B.遂去,不复与言
C.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D.彼且奚适也
4.从这段文字对大鹏的描写来看,你觉得大鹏达到了真正的逍遥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A
4.没有达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
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及忠贤定《三朝要典》,“移宫”一案以涟、光斗为罪魁,议开棺僇尸。有解之者,乃免。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注:①左光斗(1575—1625),明朝官员,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入狱后被迫害致死。后平反,谥为忠毅。文中加“???”线的都是人名。②诇(xiòng):刺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中书舍人除:拜官授职。
B.拟十一月二日上之拟:打算。
C.复构文言狱狱:监狱。
D.疏趣之趣:催促。
小题2:以下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左光斗“嫉恶如仇”和“受人爱戴”的一组是(???)
A.①捕治吏部豪恶吏②辇下震悚
B.①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②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
C.①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②福王时,追谥忠毅
D.①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②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光斗在京城担任御史时,采取了治恶打假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
B.左光斗和杨涟谋划弹劾魏忠贤,结果被魏忠贤预先侦知后抢先下手,魏忠贤提前两天将两人免职。
C.孙奇缝和鹿正认为左光斗有德于京城辖区人民,倡议凑集钱财帮助左光斗,但最终还是未能救出。
D.左光斗死后,魏忠贤还对他的同族兄弟子侄进行了迫害;直到魏忠贤被杀后,朝廷才对左光斗平反昭雪。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
译文:????????????????????????????????????????????????????????????????????
(2)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
译文:????????????????????????????????????????????????????????????????????
(3)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狱:案件
小题2:A②写京城之人对左光斗治恶打假行为震动惊悚。C②写朝庭追认左光斗溢号。D①说杨涟等人受到严刑拷打后的打算
小题3:从原文第二段可知,并非左光斗和杨涟“谋划”时被魏忠贤免职
小题4:①左光斗非常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与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的罪行。
〔关健词:愤甚?????草?????劾〕
②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输”“狱”“为…所”被动〕
③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坐、累、以〕
参考译文:
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考中进士。后来升为中书舍人。被选拔授予御使,负责巡视京城。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
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魏中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司法,可以缓死,以后或许能承认澄清真相,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虚担了收受贿银二万两的罪名。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不交给法司,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
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当时是天启五年〔1625〕乐谱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共享年五十一岁。
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都御史使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们力办,因此最终使左光斗家破人亡。等到魏忠贤对《三朝要典》中“移宫”一案定案时,要把杨涟、左光斗列为罪魁祸首,并商议要开馆辱尸。后来有人替他们辩解,才作罢。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斗为右都御使,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福王时,追认谥号为“忠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 子 所 贵 乎 道 者 三 动 容貌 斯 远 暴 慢 矣 正 颜 色 斯 近 信 矣 出 辞 气 斯 远 鄙 倍 矣。(《论语?泰伯篇第八》)
参考答案: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首先抓住该语段中的关键句: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这是个倒句,又是总领句。下面接着就应找到这三个方面。下面三个方面是对应,读开一个就可以了。
点评:拿到一个文言文篇段,先不要急着进入断句,而应该先通读这个篇段,大体上搞清这个文言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比如说文体,不同的文体往往表达的顺序、采用的方法乃至语言风格不容,确定了文体之后就可以帮助断句。在通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不拿现代汉语对词语的理解来衡量文言文中的词语的意思,也就是不“以今释古”。这样在对每个词语意思准确理解和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句意、段意乃至文意,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形式和语言风格,也才能有助于准确断句。
参考译文:曾子说:“鸟将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应当重视的道德有三个方面:使容貌谦和严肃,就可以避免粗暴、怠慢;使脸色正派庄重,就接近于诚实守信;说话注意言辞和口气,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项脊轩志(节选)》,完成小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凡再变矣再:第二次。
C.一日,大母过余曰过:来看望。
D.比去,以手阖门阖:关闭。
小题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先妣抚之甚厚 儿之成,则可待乎
②娘以指叩门扉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D.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辈们分家以后,庭院变迁,家境日趋没落,这些营造出了“悲”的情境。
B.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中,隐含着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沉痛心情,深化了“悲”的内容。
C.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儿的场面描写,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疼爱与关怀。
D.作者善于即景抒情,把真切强烈的感情融入生动的景物和场面之中。
小题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3分)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B项,再:两次。
试题分析:
小题2:之:代词,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介词,用/连词,来。
试题分析:
小题3:B项,“隐含着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沉痛心情”不当。
试题分析: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