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①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小题1:上述材料阐述了孔子对“君子”的一些看法,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如何对待自己?(6分)
答:?????????????????????????????????????????????????????????
?????????????????????????????????????????????????????????????
?????????????????????????????????????????????????????????????
小题2:请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关于“君子”的言论,简要谈谈你对“君子”的认识,不超过140字。(6分)
答:?????????????????????????????????????????????????????????
?????????????????????????????????????????????????????????????
?????????????????????????????????????????????????????????????
参考答案:
小题1:
答案示例:孔子认为,君子不要为他人不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名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理解准确,表达通顺。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名句不能停留在记住句子的基本要求上,而应该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并有自己的看法。
小题2:
试题分析:对经典哲理要多积累,要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认识,答题要观点鲜明,结合现实分析,语言要准确、简明、连贯。注意字数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填空题。(5分) (填空题共9空,第一空1分,余8空每空0.5分;填空时答案顺序不能错乱。)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飘流,塞江而下。”这是《三国演义
》中的_________战役。_________为重新夺取_________、替_________报仇,对________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_________拜________为大都督,指挥战事。________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_________,最终使得蜀军大败。
参考答案:(5分)夷陵之战(1分)?刘备?荆州?关羽?孙吴?孙权?陆逊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番君以其女妻之。章邯之灭陈胜,破吕臣军,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引兵而东。闻项梁定江东会稽,涉江而西。陈婴以项氏世为楚将,乃以兵属项梁,渡淮南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
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项梁号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败死定陶,怀王徙都彭城,诸将英布亦皆保聚彭城。当是时,秦急围赵,赵数使人请救。怀王使宋义为上将,范曾为末将,项籍为次将,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悉属宋义,北救赵。及项籍杀宋义于河上,怀王因立籍为上将军,诸将皆属项籍。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至关,不得入,又使布等先从间道破关下军,遂得入,至咸阳。布常为军锋。项王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都六。
小题1:下面句子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及壮,坐法黥。坐法:犯法被判罪
B.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定:确实
C.诸将皆属项籍。属:属于
D.布常为军锋。军锋:军队的前锋
小题2:以下句子表现英布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①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
②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
③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④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⑤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
⑥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
A.②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⑤
小题3: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布出身平民阶层,壮年时受过黥刑,服过劳役,做过强盗,后来娶了县令的女儿为妻并被封为九江王。
B.黥布与吴县令的部下一起拥兵反秦,在打败了吕臣的军队后,又在清波打败了秦左右校的军队,后来带兵投靠了项梁。
C.楚国的军队之所以屡战屡胜,迫使各路诸侯臣服的主要原因是英布指挥军队能够以少胜多,使人震服。
D.英布在攻打景驹、秦嘉,渡黄河攻打秦军,攻打函谷关时总是担任军队的前锋,战绩也总是列于众军之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5分)
(2)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核。属:归属,归附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①③⑤是英布的经历,此时他还未带兵打仗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分别为C和D,侧重“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D英布并非总是担任军队的前锋,战绩列于众军之首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参考译文:黥布,是六县人,姓英。秦朝时是个平民百姓。小时候,有位客人给他看了相说:“当在受刑之后称王。”到了壮年,犯了法,被判处黥刑。黥布愉快地笑着说:“有人给我看了相,说我当在受刑之后称王,现在,大概就是这种情形了吧?”听到他这么说的人,都戏笑他。黥布定罪后不久被押送到骊山服劳役,骊山刑徒有几十万人,黥布专和罪犯的头目、英雄豪杰来往,终于带着这伙人逃到长江之中做了群盗。
陈胜起义时,黥布就去见番县令吴芮,并跟他的部下一起反叛秦朝,聚集了几千人的队伍。番县令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章邯消灭了陈胜、打败了吕臣的军队之后,黥布就带兵北上攻打秦左、右校的军队,在清波打败了他们,就带兵向东挺进。听说项梁平定了江东会稽,渡过长江向西进发,陈婴因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将军,就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归属了项梁,向南渡过淮河,英布、蒲将军也带着军队归属了项梁。
项梁率师渡过淮河向西进发,攻打景驹、秦嘉等人的战斗中,黥布骁勇善战,总是列于众军之首。项梁到达薛地,听说陈王的确死了,就拥立了楚怀王。项梁号称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楚怀王迁都到彭城,将领们和英布也都聚集在彭城守卫。正当这时,秦军加紧围攻赵国,赵国屡次派人来请求救援。楚怀王派宋义担任上将军,范曾担任末将军,项籍担任次将军,英布、蒲将军都为将军,全部归属宋义统帅,向北救助赵国。等到项籍在黄河之畔杀死宋义,怀王趁势改任项籍为上将军,各路将领都归属项籍统辖。项籍派英布率先渡过黄河攻击秦军,英布屡立战功占有优势,项籍就率领着全部人马渡过黄河,跟英布协同作战,于是打败了秦军,迫使章邯等人投降。楚军屡战屡胜,功盖各路诸侯。各路诸侯的军队都能逐渐归附楚国的原因,是因为英布指挥军队作战能以少胜多,使人震服啊!
项籍带领着军队向西到达新安,又派英布等人领兵趁夜袭击并活埋章邯部下二十多万人。到达函谷关,不得入,又派英布等人,先从隐蔽的小道,打败了守关的军队,才得以进关,一直到达咸阳。英布常常担任军队的前锋。项王分封将领们的时候,封英布为九江王,建都六县。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范)君讳端,字思道,江州德化人也。君聚书万余卷,强力笃学,为人恭逊质俭,能自修饬,门内之治肃如①也。及施于为政,以谨法能持廉名于世,而世之能观其内者亦少也。始为江都,会岁旱,张若谷为扬州,遣吏数人与君皆出视民田,他使还者白岁善,君还独白田实旱。若谷初不是之也,君持旱苗力争,乃卒是君所白。吴遵路、蒋堂为淮南转运使,使君护河役,君往视之,还言河不可为,遂罢君,用他吏护役。而河果不可为。二人者,其初皆怒,已乃感寤。共荐之。而当是时,天下之主财利者,方务于急聚敛;治民者以立声威为贤;交四方之宾客者,又往往向意于卑辞貌、烦飨燕②赠送之礼。以其故能倾士大夫,以干③天下之誉。君乃独推息发教化之意,以简易自守。故为云安主盐利,而议蠲④盐课以数万。为临江,以兴学教人为先,而厨传⑤宾客之奉,十去其七八。四方之往来者,或出语讪君,君不为之动也。其正行直道如此。?
凡君之所既立,可谓有士君子之行非邪?自不遵先王养士用人之法,而士在闾巷之间者,用力于空文;居朝廷者,驰骋于虚名,以哗世取宠。士之能修其内、洁身累行者,非自好之笃,莫能至,而世亦罕能知之也。故君之事予喜为之见于文使后之君子得览焉。君于文章尤长于诗有集三卷藏于家。其铭曰:君性温温好退持卑及其临事择义而为。一世之弃君独从之一世之慕君独违之。行己有常,在官无疵。曷以知之?视此铭诗。(节选自曾巩《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
【注】①肃如:肃然,恭敬整饬貌。②飨:用酒食款待。燕:通“宴”,宴会,以酒食待客。③干:求。
④蠲:juān,减免。⑤厨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驿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谷初不是之也是:认为正确,肯定
B.驰骋于虚名驰骋:追逐,追求
C.以其故能倾士大夫倾:使倾慕,使钦佩
D.或出语讪君讪:羞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干天下之誉君不为之动也
B.二人者,其初皆怒而士在闾巷之间者
C.以谨法能持廉名于世以其故能倾士大夫
D.十去其七八其正行直道如此
小题3:对末段划线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君之事 / 予喜为之见于文 / 使后之君子得览焉。
B.君于文/章尤长 / 于诗有集 / 三卷藏于家。
C.君性温温 / 好退持卑 / 及其临事 / 择义而为。
D.一世之弃 / 君独从之 / 一世之慕/ 君独违之。
小题4:与“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君讳端,字思道,江州德化人也
B.士之能修其内、洁身累行者
C.曷以知之
D.天下之主财利者,方务于急聚敛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端好学,为人恭逊质检,能自修饬,管理家事很严谨,治理政事严谨执法而能保持廉洁之名,然而世上能真正了解他的不多。
B.范端在江都为官时,实事求是向上级报告旱情,认为淮河不能兴劳役治理,上级长官先是不满,后来了解了实情就共同推荐他。
C.当时官吏有的聚敛于民,有的治民立声威,有的千方百计讨好结交宾客,范端坚决反对这些人的做法,博得了天下的称誉。
D.范端任云安官时,提议免除百姓数万钱的盐税,任临江地方官时,重视兴学教人,对用于招待宾客的供给,则减掉了十分之七八。
小题6: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他使还者白岁善,君还独白田实旱。(3分)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讪:诽谤,毁谤。
点评:文言文实词释义要特别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试题对文言文实词的考查,是考查其在文中的意思,所以一定要联系具体的语境。解答时,可根据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借助联想类别推断、连文推断等方法和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知识,在特定的语境中揣测其含义。
小题2:试题分析:C.“以”均为介词,因为。A.结构助词,的;代词,这,这些。B.助词,表停顿;助词,定语后置标志。D.代词,其中;代词,他。
点评: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是要辨别虚词的词性和意思。具体解答时,可以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尤其是虚词后的词语来判断虚词的词性。如果词性相同,再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辩明它在句中的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君于文章 / 尤长于诗 / 有集三卷 / 藏于家。
点评: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小题4:试题分析:例句与A句,均为判断句。B.定语后置。C.宾语前置。D.一般句式。
点评:根据文言文句子成分语序跟我们将文言文翻译后的现代汉语语序是否一致,即可完成倒装句式的判定。现代汉语语法的语序排列,一般情况下,主干成分主语、谓语、宾语顺序排列,而枝叶成分中定语位置在主语或宾语前,状语在谓语前,补语在谓语后,依此对照,就可以明显的判定出四种倒装句式,即两种前置: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和两种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小题5:试题分析:“范端博得了天下称誉”属无中生有。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点。文言文关于这个考点的设题最难,排在三道题目之后,就是明证。但相对于现代文阅读鉴赏来说,能力层级还只是C级“综合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只要找准原文所在文段、层次,仔细对照,这种题目实际上不难。
小题6:试题分析:(1)句应抓住这样几个关键词:他使,别的官吏;白,禀告,报告;岁善,年成好。(2)句最主要要关注几个句式,一是被动句,函谷举,为被动句,译为函谷关被攻破;二是省略句,要根据句意把它补充上来。另外还要注意“焦土”一词。焦土,名词活用作动词,变成了一片焦土,烧成了一片焦土。
点评:在具体翻译时,我们必须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1、抓关键词。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文言句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多义词、常见实词、常见虚词。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反之,就会丢分。2、抓特殊句。特殊句(包括固定句式)的翻译,也往往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之一。考生如果不能识别某个特殊句式,不知道它的特殊顺序、固定译法,那么就不能准确翻译这个句子。
【译文】
范先生名端,字思道,是江州德化人。他聚集万余卷书籍,努力勤奋学习,为人谦逊俭朴,能自己加强品德修养,家中管理很严。等到他把修身齐家的做法推广到治理政事上,因严谨执法能在世上保持廉洁之名,但是世上能察知他的内心的人也很少。他开始治理江都时,正赶上年头大旱,张若谷治理扬州,派几个官吏和他都出去视察民田,别的官吏回来报告年成好,唯独范端回来报告田地实际很旱。张若谷起初不认为范端说的是对的,范端拿着旱苗力争,最终才认为范端报告的是对的。吴遵路、蒋堂做淮南转运使,让范端去监督治理淮河的劳役,范端去视察,回来说淮河不能这样治理,于是不用范端,用别的官吏监督劳役,可是淮河果然不能那样治理。这两个人起初都很生气,不久就有感触而领悟,共同推荐范端。在这个时候,天下主管财利的官,正致力于严急敛取赋税搜刮民财;治理百姓的官把建立个人声名威信作为贤能;结交四方宾客的官,又往往把心思用在言辞容貌卑下、宴飨赠送的繁琐礼仪之上。因为这些缘故,他们能使士大夫钦佩,来求得天下的赞誉。范端却独自推求让人民休养生息进行教化的意图,通过政事简略便易保持自己的操守。所以他在云安做官主管盐利时,提议免除盐税用数万计。他治理临江时,把兴办学校教化人民作为先办之事,而用于驿站招待宾客的供给,十分减去其中七八。四方往来临江的人,有的说话诽谤范端,范端不被这些动摇。他就是如此端正行事坚持正直之道。
凡是范端已经建立的功勋,可以说有君子的行为作风,不是吗?自从不遵照养士用人的办法,居住在闾巷的士人,在不实际的文字上下力气;位居朝廷的士人,在虚名上追逐以此哗众取宠。能够在内心修行、洁身自好约束自己的行为(累,通“缧” léi)的士人,(如果)不是非常自爱,是不能达到的。而世人也很少能理解他们的。所以范端的事迹,我很高兴用文字写下来,使后来的君子们能够读到。范端在各类文章中,尤其擅长诗歌,有诗集三卷,藏在家中。我为他写墓志铭:先生性情谦和,为人谦让卑恭。等到他处事,便选择正义(之事)去做。全世界的人放弃的,唯独先生去做;全世界的人都向往的,唯独先生违背。先生立身行事有纲常;在职为官没有过失。从哪里了解这些呢?读这首铭诗吧。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蔷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奈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日:“郑生夸去,吾道东臭。”
玄自游学,十奈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乃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奈人俱被禁锢.递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敢于玄,屣履造门。
时大将军袁绍总共冀州,遣使要玄,走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②辩对。咸出问表,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节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乡蔷夫:乡中小吏.掌管诉讼和收赋税。②方:法,这里指儒家正统学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日夜寻诵???????????????????寻:探究
B.乃延升上坐???????????????????延:邀请
C.因自赞曰?????????????????????赞:夸耀
D.回、赐之徒不称官阀???????????阀;门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十余年乃归乡里???????????????????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①进为设几杖???????????????????????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①国相孔融深敬于玄?????????????????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郑玄志于治学和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A.①遂造太学授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②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B.①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②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C.①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②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D.①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②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自幼好学,无意仕途,一心寻师问道,研究学问,先后从师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人.终于学有所成。
B.郑玄游学十多年后回家,因为家境贫穷,只好到东莱为别人佣耕,即便这样,追随他学习的学生也有成百上千了。
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不得已应召,但他只是以普通儒生的身份拜见何进,且住了一夜就逃跑了。
D.郑玄被袁绍举荐为茂才,并被上表推荐为左中郎将,他都没有就任;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他却借口有病自请回家。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3分)
译文:
(2)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3分)
译文:
(3)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C(赞:引荐)
2.A(都是介词,经由,通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