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5 21:01: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改错题  请写出下面句子划线字的意思: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1)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 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彭祖乃今以久闻。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谏:劝止,挽回。
(2)穷:困厄,处境艰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19分,选择9分翻译10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夜而出???zhuì? B其乏困???gòng? C秦伯??yuè? D使杞子、孙、杨孙戍之??páng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B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小题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小题4: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
小题1:共其乏困???gōng
小题1: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小题1:“夫晋,何厌之有” 与“何陋之有”都是宾语前置。
小题1:得分点①“若”“ 敢”“ 烦执事”②“ 封”“ 阙”“ 焉”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从容:沉着镇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见故相江万里???????????????? B.君其勉之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其如是,孰能御之
C.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D.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友止之??????????????????指代上文的“郡中豪杰”
B.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指代上文的“张弘范”
C.召入谕之曰????????????????指代前文的文天祥
D.言者力赞从天祥之情,从之??指代上文的“言者”的进言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①捧诏涕泣???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③尽以家赀为军费????④左右命之拜,不拜????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参考答案:
1、A(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本题解析: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郡中豪杰群起响应,有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要他写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结束了。”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商字子威。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繇①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②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③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明年,商代匡衡为丞相,益封千户,天子甚尊任之。为人多质有威重。
初,大将军凤连昏④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不下,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会日有蚀之,太中大夫蜀郡张匡,其人佞巧,上书愿对近臣陈日蚀咎。曰:“窃见丞相商作威作福,性残贼不仁,天下患苦之。执左道以乱政,诬罔悖大臣节,故应是而日蚀,宜究竟考问。商视事五年,官职陵夷而大恶著于百姓,甚亏损盛德,有鼎折足之凶。臣愚以为尤宜诛讨不忠。”
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僚,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陷于大辟。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王商传》)
【注】①繇,yóu,古同“由”。②颛,zhuān,通“专”,专擅。③冒,覆盖。④连昏:“昏”同“婚”,姻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顷,长安中定稍:逐渐
B.商部属问按:追究
C.竟奏免肜,奏果不下寝:搁置
D.执左道以乱政,诬罔大臣节悖:荒谬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商不阿附权贵的一组是(??)(3分)
①商论议不能平凤????????②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③上于是美 商之固守,数称其议???
④为人多质有威重?????????⑤商不听,竟奏免肜???????????⑥下其事司隶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商年轻时以严肃恭敬性格忠厚知名,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亲的封爵成为乐昌侯,把财产都分给诸位异母弟弟,自己什么也没留下。
B.王商因为得罪了权臣王凤,王凤就暗地里搜集王商的罪状,但王商清廉,无懈可击,于是王凤就从私生活上做文章来罗织罪名。
C.建始三年秋天,京城老百姓无故惊慌,传言洪水将至,极度混乱。唯独王商坚持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王商因此深得皇帝信任。
D.日食发生,时人以为凶相,奸佞张匡趁机归罪王商,汉成帝一听,就罢免了王商的丞相之职,罢相三日后,王商即悲愤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3分)
(2)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3分)
(3)典领百僚,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
小题1:悖:违反,违背
小题1:①言王商对王凤的专权看不惯,多有非议;②面对谣言,群臣都阿附王凤,唯独王商反对;③叙述主体是皇上;④言王商为人质朴有威仪;⑤言王商不听王凤求情,坚持罢免杨肜官职;⑥言因王凤坚持,让司隶查处王商,叙述主体是皇上。
小题1:成帝并非在听张匡所言之后就罢免王商,乃王凤“固争之”的结果
小题1:(1)“励”“厚”“备”各1分(2)“重”“阴”“言”各1分(3)补出主语1分,“典领”“协和”各1分,“重焉”补出介词“于”1分
【参考译文】
王商字子威。王商年轻时担任太子中庶子,以严肃恭敬性格忠厚知名。父亲死后,王商继承父亲的封爵成为乐昌侯,他推让财产,把财产都分给诸位异母弟弟,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守孝期间悲伤衰戚。于是大臣向朝廷推荐说王商的品行可以勉励群臣,仁义足以使风俗淳厚,应该提拔为皇帝身边的近臣。因此提升为诸曹、侍中、中郎将。
元帝驾崩后,成帝继位,很敬重王商,改任左将军。而成帝的大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独揽大权,行为多骄傲过分。王商论议朝臣时对王凤有不平之语,王凤知道这事后,也疏远了王商。建始三年秋天,京城老百姓无缘无故地惊慌起来,传言洪水就要来了,百姓奔走,相互踩踏,老弱者哭天喊地,长安城中非常混乱。皇帝亲自驾驾临前殿,召集公卿们商议此事。
大将军王凤提议太后和皇上以及后宫嫔妃可以乘船,让官吏百姓们爬上长安城的城墙来躲避洪水。大臣们都赞同王凤的主张。唯独左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会淹没城池。现在咱们政治清平,世代无战乱,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间突然出现?这肯定是谣言,不应该让百姓登上城墙,让百姓更加惊慌。”皇上因此才作罢。不久,长安城中逐渐安定下来,经查证此事,果然是谣言。皇上于是大加赞美王商的坚持留守,多次称赞他的主张。王凤却大为惭愧,自己悔恨说错了话。第二年,王商取代匡衡做了丞相,加封采邑千户,皇帝非常尊重和信任他。王商为人质朴有威仪。
当初,大将军王凤的姻亲杨肜做琅邪太守,他所治理的琅琊郡有十分之四的地方发生了灾害,已上奏给了皇上。王商顺次安排审查讯问,王凤告诉王商说:“灾害怪异是上天的事情,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杨肜素来都是个好官,应该从轻发落。”王商不听,竟然上奏要求罢免杨肜,奏章最终没有任何消息,王凤更因此怨恨王商,私下里搜求王商的短处,派人上书揭发王商的家庭隐私。皇上认为这是不必告人的家庭隐私,过也是小过,不值得因此就中伤大臣,王凤坚持争辩,就把这事交给司隶处理。
恰好出现日食,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为人奸佞机巧,给皇上写信,希望能给朝中大臣讲讲造成日食的原因。张匡说:“我认为丞相王商作成作福,性情残忍狠毒,毫不仁慈,天下人都以他为祸患和痛苦。王商实行歪门邪道来扰乱朝政,以不实之词欺骗人,违背了大臣应有的节操,所以应验这点而发生了日食,应当追究拷问。王商任职五年,吏治衰败而恶行显露在百姓的面前,很是损害皇上的大德,有九鼎断足的凶兆。我认为尤其应该惩处不忠之臣。”
皇上向来敬重王商,知道张匡说话多半阴险,下命令说“不应查处”。王凤又坚持争辩,于是皇上只有诏令御史:“丞相应该以德行来辅佐皇上,总领百官,协同调和各个封国,作为职责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了。现在乐昌侯王商身为丞相,任职五年,没有听过他的诚恳的劝告和良好的计谋,却有行为不忠、施行邪道的罪过,身犯死罪。现在有人告发王商不因此自己悔过却反而心怀怨恨,我很伤心。赦免王商的罪过。使者去没收他的丞相印信。”王商被免除宰相后三天,疾病发作吐血而死,谥号“戾侯”。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课本文言文基础知识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小题1: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比去,以手阖门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距关,毋内诸侯 /来吾道夫先路也
小题2: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秦孝公据崤函之至于颠覆,理宜然
B.则胜负之,存亡之理景公召而之曰
C.因利便,宰割天下彼垝垣,以望复关
D.非能水也,而江河可以横峨眉颠
小题3: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填然鼓,兵刃既接夫子欲,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B.犹且从师而问则将用彼相矣?
C.冰,水之,而寒于水身死国灭,天下笑
D.作《师说》贻之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小题4: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客有吹洞箫者????????????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⑥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⑦甚矣,汝之不恵??????????⑧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
⑨而彼且奚适也????????????⑩是社稷之臣也

A.①③⑥/②⑨/④/⑤⑧/⑦/⑩
B.①⑩/②⑨/③④/⑤⑧/⑥⑦

C.①③/②⑨/④/⑤⑧/⑥⑦/⑩
D.①③⑩/②⑨/④/⑤⑧/⑥⑦
小题5:对下列划线固定结构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译为“为什么……呢”)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C.无乃尔是过?(译为“难道……吗”)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为“用来……的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D

本题解析:
小题1:C. “颁”通“斑”/“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没有通假字;A “生”通“性”/“匪”通“非”B.?“有”通“又” “暴”通“曝”/ “阖”通“合”;D. “距”通“拒”,“内”通“纳”/“道”通“导”
小题1:D. 横渡;A 险固地势本来,B命运责备,C趁着,凭借登上
小题1:D目的关系连词,A音节助词/代词“这样”, B代词“他”/相当于“何”,“怎么”,C动词“凝结”/介词“被”
小题1:①③定语后置句/②⑨宾语前置句/④被动句/⑤⑧省略句/⑥⑦主谓倒置/⑩判断句
小题1:应译为“恐怕……吧?”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