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①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肩吾问于孙叔敖曰:“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吾始也疑子,今视子之鼻间栩栩然,子之用心独奈何?”
孙叔敖曰:“吾何以过人哉!吾以其来不可却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而无忧色而已矣。我何以过人哉!且不知其在彼乎,其在我乎?其在彼邪?亡乎我;在我邪?亡乎彼。方将踌躇,方将四顾,何暇至乎人贵人贱哉!”
仲尼闻之曰:“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劫,伏羲、黄帝不得友。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况爵禄乎!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入乎渊泉而不濡,处卑细而不惫,充满天地,既以与人,己愈有。”(《外篇·田子方》)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方将踌躇,方将四顾,何暇至乎人贵人贱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人乎渊泉而不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中孙叔敖为什么会“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试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7分)
牡丹说
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wěi:繁盛),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非其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客过而尤之(??????)?????????然则子之病(??????)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二项是(?????)(??????)(2分)
A.宜重吾价
B.吾家读书久不效
C.下牡丹百倍者
D.取儿藁葬
小题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亡何花开
B.子亟亟焉
C.齐王大说苏子
D.昂其直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中,二个“之”字后都省略了“于”。
B.“花之怨以死也诚宜”中的“也”用在主语后,起停顿作用。
C.“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是二个宾语前置句。
D.“以其犹奇于新也”“ 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两句中的“其”用法相同。
小题5:下列各句全都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做法的一组是(?????)(3分)
①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②归其原,数日亦死????③暴摧折之,移非其时
④一月之间,忽予忽夺???????⑤新者虽来,旧者不让??⑥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中,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原处。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以牡丹的遭遇喻指封建社会中人才的遭遇,含蓄委婉地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而对人才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
小题7: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揭示的哲理。(限20字以内)(2分)
<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谢御史 【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及道光癸巳之岁,河南裕州知州谢兴峣,以卓异荐入都。裕州,御史之子,由翰林改官也。引见时,唱陈名贯毕,皇上问曰:“汝湖南人,作京语何也?”兴峣对言:“臣父谢振定,历官翰林御史,臣生长京师。”上悟曰:“尔乃烧和珅车谢御史之子耶?”因褒奖兴峣家世,勉以职事。明日,上语阁臣:“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昨见其子来,甚喜。”未几,命擢兴峣叙州府知府。方裕州入见时吾乡人士在京师者盛传天语以为谢氏父子之至荣也又幸芗泉先生之生于其乡而以相夸耀也。敏树得知其本末如此云。 敏树又记在都时,有郎官当推御史者,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郎官谓曰:“芗泉负学问文章,又彼时清议尚重,故去官而名益高,身且便。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时所重者,独官禄耳,御史言事,轻则友人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肯相顾盼耶?且家口数十,安所赖耶?”余无以进之。嗟呼!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以裕州今日家世之荣,孰不欣羡而愿其有是?孰知当芗泉先生罢官时,同朝行辈中,必有相侮笑者,讥毁者,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其家人居室,必不如在官之乐者。且使先生官不罢,其进取抑未可量,一遭斥逐,终以不振,独气节重江湖间耳。然则先生之烧车之时,亦可谓计虑之不详尽者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名:闻名 B.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壮:雄壮 C.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次:中间 D.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之:到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谢御史“气节重江湖间”的一组是 ①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②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③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④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 ⑤以裕州今日家世之荣,孰不欣羡而愿其有是??⑥使先生官不罢,其进取抑未可量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御史名振定,号芗泉先生,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被削职为民。 B.谢御史之子谢兴峣因为父亲的名望和官声受到皇帝喜爱,在裕州知州任上被召入京城,提拔为叙州府知府。 C.作者向那位“郎官当推御史者”谈起谢御史,意在用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事迹勉励他做一个刚正不阿的好官。 D.“郎官当推御史者”的腐败言行和谢御史形成强烈的反差,作者对这种只重官位、只重身家利益的庸俗之辈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小题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2分) 方 裕 州 入 见 时 吾 乡 人 士 在 京 师 者 盛 传 天 语 以 为 谢 氏 父 子 之 至 荣 也 又 幸 芗 泉 先 生 之 生 于 其 乡 而 以 相 夸 耀 也。 (2)翻译:(8分) ①唱陈名贯毕,皇上问曰:“汝湖南人,作京语何也?”(4分)???????????????????????????????????????????????????????????????????????????????? ②孰知当芗泉先生罢官时,同朝行辈中,必有相侮笑者,讥毁者,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4分)
5、阅读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子,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若使(派)烛之武见秦君 B、公从(听从,同意)之 C、臣之壮也,犹(好像)不如人 D、许(答应)之 2、选出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越国以鄙远 鄙:把……作边邑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 C、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D、将焉取之 焉:哪里 3、对下列各句的点评有误的一项是 [????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站在秦的立场说话,引起秦王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可能。 B、“邻之厚,君之薄也”——帮晋成霸业必使秦自己的力量削弱,从根本上动摇秦晋联盟基础,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拉拢引诱之后,从历史出发,赤裸裸地挑拨秦晋关系。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进一步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晋的贪欲,灭郑后必犯秦,使秦意识到自己的危险。 4、下列两句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 ]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②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答应给他焦、瑕这两座城池 ②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B、①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他也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②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①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答应给他焦、瑕两座城池 ②秦伯说道,与郑国人结盟 D、①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他也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 ②秦伯说道,与郑国人结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