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 (屈原《离骚》)
(2)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2)??????????????,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4)辘辘远听,????????????????????。??????????(杜牧《阿房宫赋》)????????????????
(5)??????????????,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纵一苇之所如,?????????????????。??????????(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l) 芳菲菲其弥章??????? (2) 幽咽泉流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 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小园牡丹有感????(宋)陆 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①牡丹高丈余。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②驱群胡!
注:①鄜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②箠:鞭子。
(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
(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幽雅高洁(超尘脱俗,冰清玉洁)(1分);运用对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③茶。 【注释】①?箨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③瓯:一种茶具。
(1)诗人如何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
(2)从全诗看诗人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1)①以景写“幽”,通过“湖山胜处”“槐柳阴阴”“野径幽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夏日三首(其一)?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小题1:颈联中“邀”字极为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邀”,邀请,用了拟人手法(1分),写晃动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练字艺术。颈联描写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的景象,月影、溪水动静结合从侧面烘托了夏夜的清静。但作者不是客观描写,而是用一个“邀”字,拟人手法,把月光与疏帘之间写得很远人情味,描绘出夏夜的清静和谐、充满情趣,表达出诗人对月夜精致的喜爱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前三联借景抒情,通过写夏日檐前羽翼长成的燕雀飞舞、花枝上蝴蝶展翅、屋角蜘蛛悠然织网、帘前月影疏落、溪水潺潺等乡村幽静、充满情趣的景象,表现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追求清静的心境。最后一联直抒胸臆,抒发年老垂暮的感伤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题文】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参考答案:【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C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