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6 14:09: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衰
[唐]李商隐
竹坞①无尘水槛②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①竹坞: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②水槛: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
试结合作者的感情体会本首诗的抒情特点。
答:?????????????????????????????????????????????????????????????????????????????????????


参考答案:诗歌借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孤寂、惆怅和黯淡、伤感的心情,表达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又几千。
[注] ①宝剑篇:初唐将领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岳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②新丰酒: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监察御史。
小题1:发挥想象,描摹诗中诗人的形象。(3分)
小题2: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怀才不遇,长期沉沦漂泊,凄凉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风雨,语义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更喻人世间风雨。李商隐一生羁旅漂泊,宦海沉浮,不得重用,饱尝世态炎凉。遂借风雨以起兴,抒发抑郁悲愤之情。这种写法是常见的。作者的高超之处是在首尾两联皆用本朝典故,以马周、郭震两人见召重用成为名臣,与自己的怀才不遇、漂泊无归形成强烈的对比。用事寓意深微,贴切自然。既表现了自己不甘沉沦、意欲匡时济世的胸怀,又流露了对初唐开明政治的欣慕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诗人身世飘零,好象黄叶加上风吹雨打,而朱门达官却纸醉金迷、寻欢作乐。李商隐身处李、牛党争的夹缝中,“新知”、“旧好”们碰上冷薄的世风,没有好的机会,各自飘零,致使商隐交游冷落。
考点17: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至3题。(8分)
虚堂
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景德三年,诗人受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人排挤。贬至雷州(今广东海康),衡州(今湖南衡阳)等地,1023年闰九月七日(10月24日)病死于当地。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诗题取首句前二字,实类“无题”。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什么诗?(1分)
?
?
2、诗歌创作讲究“起承转合”,简析本诗是如何“转”的?(3分)
3、诗中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析。(4分)


参考答案::
1、七言绝句或绝句
2、第二句写人不眠,第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题文】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答案】
全诗运用了拟人、用典、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对


本题解析:【解析】这是一首送别怀人的诗。作者借自己一个人在长安所看到的春景,联想到身在洛阳的亲朋好友,抒发了对好友的思念以及对洛阳的眷恋之情。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春天的景色和抒情自己的思乡之情。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小题1:简析颈联中的“分”和“挂”字的妙用。(6分)
小题2:分析说明“愁倚两三松”一句中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小题2:
试题分析:最后两句,方才点明"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诗题.人们都会有这样的常识:大凡去访亲探友,不能相遇,就会令人焦躁不安.李白去拜访道士,道士不在道院,又无人知道去向、怎能不使他十分着急呢?尽管道士不在,诗人并没有立即返回,他远道而来,总想能见到道士,同他畅谈一番."愁倚两三松",写得极其生动形象,写诗人等待道士回来,倚靠遍了道士门前的两三棵松树,而道士仍然未回."愁"字,颇能传神,把诗人着急的神态.刻画得清晰可见,历历在目."无人知所去",是一般的陈述句.只是说明道士不知所去.是为"愁倚两三松"句,所作的铺垫.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