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1-16 14:23: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闻歌者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小题1:简要概括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2分)
小题2:《夜闻歌者》与《琵琶行》相比较,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夜①?????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②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榈③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④。
【注】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②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③步榈:檐下的走廊。④凤城:指长安。
小题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分)
念奴娇·登多景楼①
[南宋]陈亮②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多景楼,在江苏京口(镇江);②南宋孝宗15年,陈亮因反对南宋统治者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而放弃北伐的主张,亲自到京口一带考察。
(1)“河洛腥膻无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全词感情起伏变化很大,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一个时期。
(1)两首诗词中都写了在金陵城附近所见的景色,但观察的视角和描写的手法却各不相同,请结合作品具体说明。
                              
(2)前首唐诗以“愁”为诗眼,后首宋词以“悲”为诗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词不同的思想感情。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从 军 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长安。②牙璋:皇帝调兵的信符。③凤阙:指皇宫。 ④龙城:匈奴名城,这里泛指敌人要塞。
小题1: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描绘了怎样的场面?(4分)
小题2:诗歌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联系全诗内容,试评价一下作者的思想情感。(4分)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