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⑴这首诗写离别之情,集中表现在“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遭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本诗以“悲”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送别的伤悲之情。首联以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送 春
王 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①上林:即上林苑,本是汉代长安附近的著名宫苑,这里代指唐代长安。
(1)杨诗中出现了两类赏春的人,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诗中所描绘的新春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
(2)王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思?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诗重在描写,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细节,歌颂了早春的美丽。
B.王诗重在议论,以生动的词句、明丽的意象,表达对春天的认识。
C.杨诗意在表明诗人应细心观察生活,诗歌应反映大众的思想感情。
D.两诗均寄情于景;杨诗用了反衬的手法,王诗则以尾句直接抒情。
参考答案:(1)诗家(或“诗人”) 看花人(或“其他人”) 刚刚吐出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满江红?江行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姜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卓越军事才能雨爱国热忱。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却遭受排挤,经常被调来调去,先后担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小题1:这首词蕴含着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这首词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何特点?请作简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词通过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忆与今朝他们“了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探究时注意结合诗歌的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要词语作答,注释注意:“经常被调来调去”,表情达意的词语:“长为客”“了无陈迹”“人已去”“叹”“头先白”。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主要是抒情方式的考核,注意结合诗歌分析“直抒胸臆”和“怀古伤今“的手法的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蝶恋花
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1.上阕前三句借助刻画人物形象来抒发感情。作者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前三句是如何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又到”句点明诗人重到当年分别之地;“不语” 句勾画出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观雨
陈与义①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暴雨。
小题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屋前的江流与屋后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本诗为观雨,第二联和第三联具体写了雨前和雨中,然后结合诗句具体说明每句都写了什么。其中总说1分,描述每句1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本诗手法很多,如寓情于景”“虚实结合”“象征”“联想”“比喻”等,只要选其中两种,分析合理即可得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