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京城闤闠之区①,窃盗极多,踪迹诡秘,未易根缉。赵尚书尹临安日,有贼每于人家作窃,必以粉书“我来也”三字于门壁,虽缉捕甚严,久而不获。“我来也”之名,传京邑。不曰捉贼,但云捉“我来也”。
一日,所属解一贼至,谓此即“我来也”。亟送狱鞫勘②,乃略不承服,且无赃物可证,未能竟此狱。其人在禁,忽密谓守卒曰:“我固常为贼,却不是‘我来也’,今亦自知无脱理,但乞好好相看。我有白金若干,藏于保叔塔上某层某处,可往取之。”卒思塔上乃人迹往来之冲,意其相侮。贼曰:“勿疑,但往,此方作少缘事,点塔灯一夕,盘旋经夜,便可得矣。”卒从其计得金,大喜。次早入狱,密以酒肉与贼。越数日,又谓卒曰:“我有器物一瓮,置侍郎桥某处水内,可复取之。”卒曰:“彼处人闹,何以取?”贼曰:“令汝家人以箩贮衣裳,桥下洗濯,潜掇瓮入箩,覆以衣,舁③归可也。”卒从其言,所得愈丰。次日,复劳以酒食。卒虽甚喜,而莫知贼意。
一夜至二更,贼低语谓卒曰:“我欲略出,四更尽即来,决不累汝。”卒曰:“不可!”贼曰:“我固不累汝,设或我不复来,汝失囚必至配罪,而我所遗,尽可为生。苟不见从,却恐悔吝有甚于此。”卒无奈,遂纵之去。卒坐以伺,正忧恼间,闻檐瓦声,已跃而下,卒喜,复桎梏之。甫旦,启狱户,闻某门张府有词云:“昨夜三更,被盗失物,其贼于府上写‘我来也’三字。”尹抚案曰:“几误断此狱,宜乎其不承认也。”止以不合犯夜,从杖而出诸境。狱卒回,妻曰:“半夜后闻叩门,恐是汝归,亟起开门,但见一人以二布囊掷户内而去,遂藏之。”卒取视则皆黄白器也乃悟张府所盗之物又以赂卒贼竟逃命虽以赵尹之明特而莫测其奸可谓黠矣卒乃以疾辞役享从容之乐终身没后子不能守悉荡焉始与人言。(选自宋代沈淑《谐史》)
【注】①闤闠之区:繁华市区????②鞫勘:审讯??????③舁:抬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赵尚书尹临安日/尹:做府尹
B.未能竟此狱/竟:终结
C.而我所遗,尽可为生/遗:遗失
D.恐是汝归,亟起开门/?亟:赶快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卒虽甚喜,而莫知贼意②毕礼而归之
B.①所属解一贼至②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C.①彼处人闹,何以取?②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①卒无奈,遂纵之去②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我来也”行贿行为的一项是(????)
A.我有白金若干,藏于宝叔塔上某层某处,可往取之。
B.我有器物一瓮,置侍郎桥某处水内,可复取之。
C.我欲略出,四更尽即来,决不累汝。
D.但见一人以二布囊掷户内而去。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我来也”两次行贿狱卒,是为自己下面的行动作铺垫。但狱卒不明其用心,被贼人利用了。
B.入狱之人就是“我来也”。他先以金引诱狱卒,然后外出作案,造成真“我来也”仍逍遥法外的假象。
C.狱卒是个胆小怕事之人,他之所以放犯人外出,是怕犯人的同党或犯人出狱之后报复自己。
D.临安府尹直到最后也没有弄清犯人就是“我来也”,足见“我来也”的心思缜密和机智有谋。
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卒?取?视?则?皆?黄?白?器?也?乃?悟?张?府?所?盗?之?物?又?以?赂?卒?贼?竟?逃?
命?虽?以?赵?尹?之?明?特?而?莫?测?其?奸?可?谓?黠?矣?卒?乃?以?疾?辞?役?享?从?容?之?
乐?终?身?没?后?子?不?能?守?悉?荡?焉?始?与?人?言。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卒思塔上乃人迹往来之冲,意其相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几误断此狱,宜乎其不承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C
4.C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读短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小题1: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外内弃之弃:厌弃
B.不亦诬乎诬:荒谬
C.焉用文之文:文饰,动词
D.以绵上为之田田:田地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禄亦弗及???②罪又甚焉???③盍亦求之???④焉用文之
A.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不同
B.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也相同
C.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也不同
D.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相同
小题3:对介之推让禄一事的分析,最确切的一项是 (???)?
A.本篇表现了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态度和在荣誉地位面前的谦让精神。
B.介母三次设问,表明她是一个关心儿子但并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
C.本篇颂扬介之推母子不求赏赐,不图浮名的品行。
D.晋侯是个卑鄙小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下义其罪,上赏其奸。(2分)
②?尤而效之,罪又甚焉。(2分)
③?以志吾过,且旌善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将各选项解释代入文本语境进行考察。题中,D项的“田”解释错误,这里的“田”指祭田。
小题2:
试题分析:题中,两个“亦”均为“也”;两个“焉”,前者为语气词,后者为疑问语气词“怎么”。据此即得出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本意思,然后将各选项内容代入文本考察。题中,A项说“表现了介之推在荣誉面前的谦让精神”是不恰当的,文本并没表现此种精神;B项对介之推母亲的评论并不恰当,介母是一个不管儿子怎么做都支持儿子的人;D项说“晋侯是个卑鄙小人”错。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义”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把什么看成是正义的;“奸”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奸诈的行为(或人)。第(2)句中的“尤”指过错、罪恶;“效”是效法之意。第(3)句中的“志”即记下之意;“旌”是表彰之意。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象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满清未造/顾自民国肇造 ??
B.顾自民国肇造/?环顾国内??????
C.子孙视之(土地)不甚惜/ 视清季有加??
D.则斯役之价值/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杜慧度,交阯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阯。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阯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遯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遯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遯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遯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馀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阯 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遏:禁绝
C.与林邑累相攻伐累:屡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旷:空缺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定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尚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又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杜慧度,是交阯人。祖籍京兆。他曾祖父杜元,任宁浦太守,于是迁居交阯。他父亲杜瑗,字道言,在州府做官,做过日南、九德、交阯太守。当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敢健壮有权力,用威势控制交州。李逊听说刺史滕遯之要到了,便分派他的两个儿子截断水陆要道。杜瑗收集人马杀掉李逊,交州境内得以安宁。杜瑗被任命为龙骧将军。滕遯之在交州十几年,和林邑国之间多次互相攻击征伐。滕遯之将回到北方,林邑王范胡达攻克日南、九德、九真三郡,于是围攻州城。当时滕逐之已经走远了,杜瑗和他的第三个儿子杜玄之竭尽全力防守,设谋划策,经多次交战,大败敌人。连战皆胜,所以范胡达逃回林邑。朝廷于是任杜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反叛占据广州,派使者交结杜瑗,杜瑗将来人斩首。义熙六年,杜瑗八十四岁去世。杜慧度,是杜瑗的第五个儿子,开始时是州的主簿,流民督护,接着升任九真太守。杜瑗去世,府州官吏们认为交州与敌寇相邻,不应空缺刺史的职位,共同推举杜慧度代管交州府中事务,杜慧度坚决推辞不接受。义熙七年,朝廷任命杜慧度为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还未抵达,当年春天,卢循袭击攻破合浦郡,直接向交州进发。慧度于是率领文武将士六千人抗拒卢循的军队,活捉卢循长史孙建之。卢循虽然失败,其残余军队还有三千人,都是久经战斗的老兵。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杜慧度把宗族的私有财产全部拿出来充当部众的奖励、赏赐。杜慧度亲自攀上高船,交战时,发射火箭和雉尾炬(古代火攻用的一种兵器),步兵则在两岸猛烈射击敌人,卢循的舰船都燃烧起来,顷刻之间大败而逃,卢循被箭射中掉入水中淹死。将卢循和他的父亲卢嘏,以及卢循的两个儿子斩首,把他们的首级送到京城。杜慧度被封为龙编县侯,享受一千户租税待遇。高祖登位做皇帝,杜慧度晋升官爵为辅国将军。当年,杜慧度率领文武将士一万人南征林邑国,杀死了林邑国的大半士兵,而宋前前后后被林邑国掠走的财物都归还了。林邑国王请求投降,并且交纳牲口、大象、金银、木棉等,于是放过林邑国。杜慧度穿布衣,吃素菜,俭约朴素,擅长弹琴,很喜欢读《庄子》《老子》。在州内禁止并断绝过分的、不合礼制的祭祀,广修学校,荒年之际人们没饭吃,就用个人的俸禄赈济人们。在管理上很严密,好像治家一样,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于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句中“遏”与“断”连用,意思是“阻断”,而“禁绝”仅指用强力限制,不合语境。
试题分析:
小题2:本题从人物的军政才干角度考查信息筛选。第①句写杜瑗依靠计谋取胜,有军事才能。第②句是杜瑗斩杀反叛的卢循的使者,说明他对朝廷的忠心。第③句说杜慧度积极抵抗叛军,但不能看出他的军政才干。第④句是说杜慧度运用战术破袭叛军,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第⑤句是说叛军战败而逃,卢循死亡。第⑥句是说杜慧度重视教育,具有政治才干。
试题分析:
小题3:本题从曲解词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D项表述不当。原文中“能弹琴,颇好《庄》《老》”翻译成“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有误。
试题分析:
小题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虚词用法。(1)“造”,到达;“入城”,攻入城中;“乃”,副词,才。(2)“威惠”,声威恩泽;“奸盗”,邪恶偷盗之事,形容词用作名词;“乃至”,以至于。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羡 上穷碧落下黄泉:穷尽 B、塞上长城空自许: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 烟涛微茫信难求:音信 C、栗深林兮惊层巅:使……震惊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为 D、两朝开济老臣心:表明 云鬓半偏新睡觉:睡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