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见:拜见。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然而。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只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烛之武)乃还。
D.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举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终日不成章——章:文章
B.山不厌高——厌:满足
C.少无适俗韵——韵:气质,性格
D.对酒当歌——当:应当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复庵记
顾炎武
旧中涓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①,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官伴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官二王以出也,范 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官不知所之,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官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②,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官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注释】①黄冠:道士。与下文中“方士”同义。②商朝亡后,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饿死于首阳山。
小题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养民自幼读书,曾在宫中担任太子的伴读,后来因被李自成挟持,才弃家逃到关中,当了道士,又在他人帮助下建造了“复庵”隐居起来。
B.本文围绕复庵来组织材料,先记其庵、其人、其山,再写作者自己“尝一宿其庵”开户东眺的所见、所思、所感。
C.文章写复庵周围环境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范君卓然独立,不与清朝有染的志节的赞扬。
D.作者写到大明朝宫阕山陵“朱颜”已入时,行文之中饱含着对国家败亡的感慨,对民族前途渺茫的悲伤。
小题2:作者把范君的华山隐居与伯夷叔齐的首阳采薇相比,又由“绵上之山”而想起介子推的故事,这样写的用意分别是什么?
4、阅读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亨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之乱,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彭王病不行——不行:快死了
B、祠而哭之——祠:祭祀
C、与汉而楚破——与:亲附
D、微彭王,项氏不亡——微:没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方上之困于彭城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①为其家主报仇 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王是平民时,栾布就和他交好,因为贫困,栾布就给人作雇工,几年后又被人卖作奴仆。孝文帝时做了燕国丞相、将军。
B、汉高祖诛杀了彭越,灭了三族,将彭越的首级悬于城头,不许任何人收敛。栾布却不顾这些,取下彭越的首级,“祠而哭之”,足见其重义轻生。
C、由于栾布违反皇上旨意祭祀彭越而被逮捕,将要烹杀的时候,栾布沉着面对,据理直谏,最终皇上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都尉。
D、栾布去世后,他的儿子栾贲继承爵位,担任太常,因祭祀所用的牲畜不合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
(2)简述“关云长义释曹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