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宋君曰:“醉足以亡裘乎?”对曰:“桀以醉亡天下,而《康诰》曰‘毋彝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
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锄曰:“假人于越而救溺予,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
曾从子,善相剑者也。卫君怨吴王。曾从子曰:“吴王好剑。臣相剑者也。臣请为昊王相剑,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卫君曰:“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吴强而富,卫弱而贫。子必往,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乃逐之。
……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亡:丢失
B.假人于越而救溺子——假:假如
C.卫君怨吴王——怨:怨恨
D.臣请为吴王相剑——相:鉴别
2.关于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②吴强而富
③子之为是也
④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3.下列关于文段的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绍绩昧故意醉酒亡裘,是为了对经常饮酒的宋君进行讽谏,告诫他不要因此亡国。
B.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是为了将来鲁国有难,能够得到晋国和楚国的帮助。
C.犁锄认为要真正使鲁国避免祸患,首先要同近邻齐国搞好关系,因此应让众公子宦于齐。
D.曾从子欲为卫君而行刺吴王,可是卫君认为他是为了“利”而行刺,因而不会成功,所以最终拒绝了他。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丽不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B
4.(1)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尉迟敬德
隋末,有书生居太原,苦于家贫,以教授为业。所居抵官库,因穴而入,其内有钱数万贯,遂欲携挈。有金甲人持戈曰:“汝要钱,可索取尉迟公帖来,此是尉迟敬德钱也。”书生访求不见,至铁冶处,有煅铁尉迟敬德者,方袒露蓬首。锻炼之次,书生伺其歇,乃前拜之。尉迟公问曰:“何故?”曰:“某贫困,足下富贵,欲乞钱五百贯。得否?”尉迟公怒曰:“某打铁人,安有富贵?乃侮我耳!”生曰:“若能哀悯,但赐一帖,他日自知。”尉迟不得已,令书生执笔,曰:“钱付某乙五百贯。”具月日,署名于后。书生拜谢持去。尉迟公与其徒,拊掌大笑,以为妄也。书生既得帖,却至库中,复见金甲人呈之。笑曰:“是也。”令系于梁上高处。遣书生取钱,止于五百贯。后敬德佐神尧,立殊功,请归乡里。敕赐钱,并一库物未曾开者,遂得此钱。阅簿,欠五百贯,将罪主者,忽于梁上得帖子。敬德视之,乃打铁时书帖。累日惊叹,使人密求书生,得之,具陈所见。公厚遣之,仍以库物分惠故旧。
(选自《太平广记·定数》)
小题1: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富贵尊称“您”
B.以为妄也荒谬
C.立殊功特殊的
D.仍以库物分惠故旧有旧交情的人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尉迟敬德的富贵乃是定数的一项是:
①此是尉迟敬德钱也②方袒露蓬首?③某贫困,足下富贵
④令系于梁上高处?⑤后敬德佐神尧,立殊功?⑥阅簿,欠五百贯
A.②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之前,尉迟敬德以打铁为生,生活贫困。
B.尉迟敬德心地善良,虽然觉得书生的话很荒谬,但是仍然给他打了借条。
C.本文选自《太平广记·定数》,反映了人之富贵是命中注定的思想,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D.金甲人看到尉迟敬德的借条很高兴,命令书生把它系在房梁上,作为后来清点财物时的证明。
小题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居抵官库,因穴而入,其内有钱数万贯,遂欲携挈。(5分)
??????????????????????????????????????????????????????????????????
2.敕赐钱,并一库物未曾开者,遂得此钱。(5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殊:很大的。联系前后文“后敬德佐神尧,立殊功,请归乡里。敕赐钱,并一库物未曾开者,遂得此钱。”可以推断出殊:很大的意思。
小题2:②是描述打铁时的现状;⑥是尉迟敬德看自己写的字。
小题3:“生活贫困”文中没有出现。打铁不一定贫寒。
小题4:注意得分点:(1)抵,靠近,1分;穴,挖洞,1分;携挈,拿、带,1分;补主语1分;整体连贯畅通1分
(2)敕,皇帝下命令1分;并,还有、另加,1分;“一库物未曾开者”定语后置1分;补出“尉迟敬德”一分;整体连贯通畅1分。
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点评:文言实词的用法复杂多变,要把它们一一记住,是很要费一番脑筋的。记住了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考试时照样会出错。因此,把握文言实词的用法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文言实词的用法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遵从语法规律。对考生而言,只需记住现代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然后套用在文言文的具体语句中,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搞清楚词性是第一位的。词性不同,哪怕意义相同,用法也不会相同。而词性是复杂多变的,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环境才能准确判断。因此,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
参考译文:隋朝末年,有个书生在太原居住。家里很穷苦,只好教书养家糊口。他家离官府仓库很近,于是他挖了个洞钻了进去,那库内有几万贯钱,于是他想拿些钱。这时出来一个戴金甲的人手里拿着兵器对他说:“你要钱,可以到尉迟公那里要个公帖,这是尉迟敬德的钱。”于是书生就到处访求尉迟敬德,可一直也没有找到。有一天到了打铁的铺子里,听说有个打铁的
尉迟敬德,正在赤着上身蓬着头发打铁。书生等到他休息了,就上前拜见。尉迟就问他:“为什么这样?”书生说:“我家很贫困,您又很富贵,想要五百贯钱,不知能不能给?”尉迟很生气说:“我是个打铁的,怎么能富贵?你是在侮辱我吧!”书生说:“如果你能可怜我,只要给我写个字条就可以,以后你就会知道怎么回事了。”尉迟没办法,只好让书生自己写字条。字条上写:“今付某某五百贯钱。”又写上月日时间,在最后署上尉迟的名。
书生得到字条拜谢后拿着走走了。尉迟和他的徒弟拍着手大笑,认为这书生太荒谬了。书生得到字条后回到库里,又见到金甲人,把字条呈给他,金甲人看后笑着说:“对”。让书生把字条系在房梁上边,让书生拿钱,只限五百贯。后来敬德辅佐英明的君主,立下特大的功劳,当他解甲归田时,皇帝恩赐给他钱,另加还未启封的一库财物。于是尉迟敬德就得到了那一库钱,等开库看钱,对帐查点,发现少了五百贯。正要处罚守库人,忽然发现在房梁上的字条,敬德一看,原来是打铁时写的字条。他一连几天惊叹不已,派人暗暗寻找书生,找到后,书生把所见到的事都告诉了敬德,敬德又重重赏了他,又把库中的财物分给了以前的朋友们。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以下小题(10分)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昔萧、樊囚絷,韩、彭菹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节选自《答苏武书》,有删改)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的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适 万 乘 之 虏 遭 时 不 遇 至 于 伏 剑 不 顾 流 离 辛 苦 几 死 朔 北 之 野。
【小题2】材料中多处出现人名,“萧、樊囚絷”、“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中的“萧”、“樊”和“陵”分别指(3分)
A.萧何樊於期李陵
B.萧统樊哙司马迁
C.萧统樊於期司马迁
D.萧何樊哙 李陵
【小题3】为驳斥“汉与功臣不薄”这个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理?请加以概括。(3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要依循规律。其一语气词必然放于句后,其二发语词必然放于句首,其三固定句式必然不能分开,其四名词、代词在句中不是主语便是宾语,其五文言文的排偶句式,其六顶真修辞。操作时要通读语段,了解大意,先易后难。
考点: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必须进行有效的系统的文学文化常识复习,从先秦一直到明清、民国的重要作家,重要典籍和流派并称。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粗词。
鄙:(1)越国以鄙远(???? )(2)肉食者鄙(???? )(3)蜀之鄙有二僧(???? )
亡:(1)郑既知亡矣(???? )(2)广故数言欲亡(???? )(3)亡羊补牢(???? )
参考答案:鄙:(1)以……为边邑(2)庸俗浅陋(3)边远的地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粗点词的意义,与例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生而知之者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好知不好学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孰为汝多知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