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长史非其好,遂去官。而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阜时奉使,言于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几①万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流涕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田单之守,不固于此也.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大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超入,拘岳于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
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放欷悲甚。叙曰:?“何为乃尔?”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计定,外与乡人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定讨超约,使从弟谟至冀语岳,并结安定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超闻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怒,杀之。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五》)
注释:①几:接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一:统一,一致
B.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表:上表
C.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善:认为……对
D.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报:报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②以资政殿学士行
B.①马超之战败渭南也②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
C.①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②赵尝五战于秦
D.①袁公宽而不断②缇骑按剑而前.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阜有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①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②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③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
④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
⑤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⑥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阜出使许都回来后,对袁绍和曹操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受到曹操的肯定,被任命为安定长史,但他不愿做,弃官离去。
B.马超在羌、胡一带甚得人心,以至很快兼并了陇西的军队,后攻打下冀城,拘押了杨岳,并杀了刺史、太守。
C.姜叙在母亲与杨阜的劝说下,同意同讨伐马超。他们在卤城一同起兵,杨岳等人在冀城响应,最后夺取冀城,逼走马超。
D.马超听说杨阜等人起事,自己率领军队出战。马超袭击历城,。姜叙的母亲被抓。但她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3分)
②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3分)
③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厍(shè)狄士文,代人也。祖干,齐左丞相。父敬,武卫将军、肆州刺史。士文性孤直,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少读书。在齐袭封章武郡王,官至领军将军。周武帝平齐,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帝奇之,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封湖陂(pí)县子,寻拜贝州刺史。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余财。其子尝啖官厨饼,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凡有出入,皆封署其门,亲旧绝迹,庆吊不通。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有细过,必深文陷害。尝入朝,遇上置酒高会,赐公卿入左藏,任取多少。人皆极重,士文独口衔绢一匹,两手各持一匹。上问其故,士文曰:“臣口手俱满,余无所须。”上异之,别加赏物,劳而遣之。士文至州,发擿(tì)奸隐,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悉配防岭南,亲戚相送,哭泣之声遍于州境。至岭南,遇瘴疠死者十八九,于是父母妻子唯哭士文。士文闻之,令人捕捉,挝①捶盈前,而哭者弥甚。有京兆韦焜为贝州司马,河东赵达为清河令,二人并苛刻,唯长史有惠政。时人为之语曰:“刺史罗刹政,司马蝮蛇瞋,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上闻而叹曰:“士文之暴,过于猛兽。”竟坐免。
未几,以为雍州长史,士文谓人曰
:“我向法深,不能窥候要贵,必死此官矣。”及下车,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人多怨望。
士文从父妹为齐氏嫔,有色,齐灭之后,赐薛国公长孙览为妾。览妻郑氏性妒,谮之于文献后,后令览离绝。士文耻之,不与相见。后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忧,娉以为妻,由是士文、君明并为御史所劾。士文性刚,在狱数日,愤恚而死。家无余财,有子三人,朝夕不继,亲友无内之者。
(选自《隋书·厍狄士文传》)
【注】①挝(zhuā):击,打。?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旧绝迹,庆吊不通 吊:吊丧
B.令人捕捉,挝捶盈前 盈:充满、塞满
C.及下车,执法严正 下车:初到
任
D.亲友无内之者 内:入内
小题2:下列各句分成四组,全部表现厍狄士文严厉刻薄的一组是
①虽邻里至亲莫与通狎?????????????????????②山东衣冠多迎周师,唯士文闭门自守
③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一百,步送还京???④僮隶无敢出门,所买盐菜,必于外境
⑤长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⑥执法严正,不避贵戚,宾客莫敢至门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⑥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厍狄士文家是北齐的高官世家,北齐被北周灭掉后,他闭门不出,坚持操守,反而受到周武帝的赏识任用。
B.厍狄士文为了严格执法,甚至到了为执法如山而同所有的亲友断绝关系的程度。他手下的官吏更是战战兢兢,但社会治安却非常好。
C.厍狄士文极其清正廉洁,但用法过度,因他揭发而被发配到岭南遇瘴气死掉的人有八九百,又抓捕鞭打这些人的亲戚,以至于给人以“酷吏”的感觉。
D.厍狄士文执法严明,不巴结权贵,他对人发誓说一定要依法让这些官吏死在自己手里。后来因为堂妹的事情受到牵连,在狱中愤懑而死。
3、单选题 下列画线字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项王自度不脱身?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使六过各爱其人? 使负梁之柱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建兴①元年,封亮②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
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示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
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
北驻汉中。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③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取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建兴: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建兴元年为公元223年。②亮:诸葛亮(181—
—234),字孔明。刘备死后,继续辅佐后主刘禅治理蜀国,并大力伐魏,以图统一。③
木牛:与下文的“流马”都是古代运输工具,为诸葛亮所创。
小题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治:管理
B.还于治中,戮谡以谢众谢:辞别
C.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患:担忧
D.亮疾病,卒于军卒:死去
小题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
B.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
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咎由马谡,而君引愆


C.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D.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今者项庄拔剑舞
小题3: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因结和亲,(诸葛亮)遂为与国
B.军资(由这些地方)所出,国以富饶
C.亮与(王双)战,破之
D.于是(后主刘禅)以亮为右将军
小题4: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诸葛亮才智过人、多谋善断的一组是???(???)
①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②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
③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④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
⑤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2,4,6
?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结交东吴,平定南中诸郡,从外交经济等方面为伐魏做了充分的准备。 B.街亭失利后,诸葛亮自责用人不当,以致马谡违背命令、赵云邓芝防守失误。 C.斩马谡之后,诸葛亮多次伐魏,斩将攻城屡建国勋,但每次都因缺粮而退兵。 D.诸葛亮不但才智过人,而且严于律己,表现出了政治家、军事家的杰出风度。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谇,不可堪。隐蓄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归,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 “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 师言:“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③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负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④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①劬(qú):劳苦。②夏:亦作“援”,木名。③欻(xū):忽然。④劙(lí):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蓄甘脆饵诚——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家焉——乃实告焉 B.将何作——何复尔 C.不辞而还——裂其衣而束之 D.群扶以归——欲劙颈以塞责耶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