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王勃的《滕王阁诗》,完成下面两题。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
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格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2.对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6分)
南海旅次?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3分)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请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1).(3分)颈联描写了早角、残潮、霜、月等最能牵动归思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
李 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②。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天末怀李白③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风景秀丽。?杜二甫:即杜甫。②徂徕:山名。③李白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杜甫写了这首诗怀念他。
1.“海色明徂徕”一句中的“明”字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表达了朋友间的深厚感情,但感情基调明显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明”字运用了拟人手法,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8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小题1: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4分)
答:???????????????????????????????????????????????????????????????????????????????????
小题2:词的下片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1分)点明题意,直抒赞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这首词描写是的西湖胜景,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直接点明主题,是全词的情感基调,表达出了赞美之情。上片景象写到了绿水和芳草长堤,还有动听的笙歌,显示出清新明丽的春景特点。
小题2:
试题分析:
下片的景物描写之中有静景,风平浪静,湖面如镜;也有动景层层涟漪,沙禽惊飞。动静结合,并且以动衬静,描写出了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胜景,流连于风景之情的喜悦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C项“缠绵悱恻”的情感错,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这是杜甫的代表作,能够体现其诗风。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