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①。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③。 【注释】①翠微:青翠的山坡。?②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③机:世俗的心机。
(1)“美酒聊共挥”句中的“挥”改为“饮”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醉”的原因除了酒,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可以。“挥”字写出了诗人饮酒时的豪放、洒脱的形象,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第三联用动静结合手法,描绘洞庭湖阔大,明月初升,青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辛弃疾的这首词,解答1—4题。 摸鱼儿 ???????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 )
A.设问???? 借代
B.设问?????比拟
C.夸张?????比拟
D.夸张?????借代
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稼轩
2.B
3.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此词是辛弃疾削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写。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
小题1:作者是如何写清溪的?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6分)
小题2:“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行走在溪边,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此词前二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写的是词人在溪边行,从溪水倒影中照出,可见溪水的清澈。溪中倒影不但有人,而且有天,天在溪底,把清溪之“清”写尽。溪水平明如镜,人影只是水镜中一点,其背景有广阔的天空,一齐照入溪水,从中使人得知溪面之大。但天空本是青冥无物,照入水底如何见出?于是借“行云”来点明。行云本在天,而今水底的天反借行云而见,这是词人体物精到处。“天上有行云”句,说的是水底之天,它承上补足“天在清溪底”句,启下引出“人在行云里”句。这个“人”是遥应首句溪水中的“照影”,这才有“在(水底天的)行云里”的视觉感受。以上四句全从清溪倒影落墨,表现的是词人当时那种自觉行走于蓝天之上、白云之中的飘飘似仙的独特感受和恬静愉悦的心情。
小题2:下片写自己的清傲孤独。“高歌谁和余?”这高歌不是一般的歌,是正义的,抗金的歌。和者是“空谷清音起。”从这里也看出作者寄情山水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倔强不渝的爱国决心,却从高歌中唱了出来。词调轻快清新,景色如画。
点评:本题从诗歌曲的情感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考查,这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考点。本题的第一小题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一个亮点,反衬手法学生虽然经常用到,但本题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本题要求考生深入阅读,真正理解了本诗,才能准确答题。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好事近
(清)邓廷桢
云母小窗虚,窗滤金波疑湿。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
天涯犹有未归人,遥夜耿相忆。料得平沙孤艇,听征鸿嘹呖。
注:云母:竹名,指云母竹。
(1)试分析“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一句在词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4分)
???????????????????????????????????????????????????????????????????????????
(2)词作下阕,表达怀远思人之情,但作者却写得很独特,试分析这种独特之处。(3分)
???????????????????????????????????????????????????????????????????????????
参考答案:(1)作用:承上启下。(2分)“柳烟如梦”承上文温绿苍翠的竹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柳烟如梦”照应前文的“金波疑湿”。“寒碧”照应下文的“天涯犹有未归人,遥夜耿相忆”。(2)这是反写的手法,除了《月夜》之外,课内诗歌学过的周邦彦的《苏幕遮》“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点评:本题的第一小题命题角度独特,诗歌鉴赏很少考到诗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本题提醒考生要多方面理解诗歌。(2)反写是诗歌中用得不多的手法,但只要用到了就肯定是命题者的命题点,所以考生对各种手法都要有所了解。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