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9 03:42: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①。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③。   【注释】①翠微:青翠的山坡。?②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③机:世俗的心机。
(1)“美酒聊共挥”句中的“挥”改为“饮”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让诗人“醉”的原因除了酒,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可以。“挥”字写出了诗人饮酒时的豪放、洒脱的形象,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第三联用动静结合手法,描绘洞庭湖阔大,明月初升,青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辛弃疾的这首词,解答1—4题。 摸鱼儿 ???????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 )
A.设问???? 借代
B.设问?????比拟
C.夸张?????比拟
D.夸张?????借代
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稼轩
2.B
3.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生查子?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此词是辛弃疾削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写。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
小题1:作者是如何写清溪的?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6分)
小题2:“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行走在溪边,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此词前二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写的是词人在溪边行,从溪水倒影中照出,可见溪水的清澈。溪中倒影不但有人,而且有天,天在溪底,把清溪之“清”写尽。溪水平明如镜,人影只是水镜中一点,其背景有广阔的天空,一齐照入溪水,从中使人得知溪面之大。但天空本是青冥无物,照入水底如何见出?于是借“行云”来点明。行云本在天,而今水底的天反借行云而见,这是词人体物精到处。“天上有行云”句,说的是水底之天,它承上补足“天在清溪底”句,启下引出“人在行云里”句。这个“人”是遥应首句溪水中的“照影”,这才有“在(水底天的)行云里”的视觉感受。以上四句全从清溪倒影落墨,表现的是词人当时那种自觉行走于蓝天之上、白云之中的飘飘似仙的独特感受和恬静愉悦的心情。
小题2:下片写自己的清傲孤独。“高歌谁和余?”这高歌不是一般的歌,是正义的,抗金的歌。和者是“空谷清音起。”从这里也看出作者寄情山水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倔强不渝的爱国决心,却从高歌中唱了出来。词调轻快清新,景色如画。
点评:本题从诗歌曲的情感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考查,这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考点。本题的第一小题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一个亮点,反衬手法学生虽然经常用到,但本题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本题要求考生深入阅读,真正理解了本诗,才能准确答题。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好事近
(清)邓廷桢
云母小窗虚,窗滤金波疑湿。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
天涯犹有未归人,遥夜耿相忆。料得平沙孤艇,听征鸿嘹呖。
注:云母:竹名,指云母竹。
(1)试分析“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一句在词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4分)
???????????????????????????????????????????????????????????????????????????
(2)词作下阕,表达怀远思人之情,但作者却写得很独特,试分析这种独特之处。(3分)
???????????????????????????????????????????????????????????????????????????


参考答案:(1)作用:承上启下。(2分)“柳烟如梦”承上文温绿苍翠的竹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柳烟如梦”照应前文的“金波疑湿”。“寒碧”照应下文的“天涯犹有未归人,遥夜耿相忆”。(2)这是反写的手法,除了《月夜》之外,课内诗歌学过的周邦彦的《苏幕遮》“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点评:本题的第一小题命题角度独特,诗歌鉴赏很少考到诗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本题提醒考生要多方面理解诗歌。(2)反写是诗歌中用得不多的手法,但只要用到了就肯定是命题者的命题点,所以考生对各种手法都要有所了解。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