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19 04:16: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词(之二)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面对秋天的景物,诗人产生怎样的感受?请作简要的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诗人将清寒的秋天与艳丽的春天相比较,认为秋天胜过春天


本题解析:
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 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登舍身台?? [明]戚继光?
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临意若何?指点封疆余独感,萧疏鬓发为谁皤??
剑分胡饼从人后,手掬流泉己自多。回首朱门歌舞地,尊前列鼎问调和。?
【注】①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舍身台”在河北遵化。 ②封疆:诗中指边界。③皤:白。④胡饼:即烧饼,指干粮。⑤列鼎:列鼎而食,指权门的豪华生活;调和:菜肴的味道。?
小题1:本诗前三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诗后四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的前三联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国为民尽心竭力的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所刻画的形象,先要读懂诗句意思,并且借助诗题、作者和注释结合分析。此题把分析对现象限定在诗歌前三联。首联讲的是人物(不难看出此人就是作者戚继光)的“向来”和“今日”:向来就立下舍身为国的壮志,今日此志仍存心中。第二联讲诗人不顾头发已斑白稀疏仍在指挥保卫边疆。第三联讲诗人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根据这前三联的意思,再结合注释和作者情况分析,答案不难得出。注意:答题时顶好先答一句总提,再根据三联内容分别说明。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问的是表现手法,但同样需要结合注释读懂诗句内容。可在回答前一题的基础上考虑:前三联描绘的的是一个为国为民尽心竭力的爱国将军形象;第四联讲的是权门的豪华生活。于是,“对比”这个概念自然会出现在头脑中,这里既有正反人物的对比,也有实写和虚写的对比。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题文】阅读《诗经 桃夭》,回答问题 (6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本词塑造了"弄潮儿"什么样的形象?(不超过40字)(2分)
(2)这首词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塑造"弄潮儿"形象的?(4分)


参考答案:(1)塑造了弄潮儿具有精湛技艺、身手不凡、履险如夷、英勇无畏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横塘夜泊
清·释宗渭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1)请谈谈这首诗中“逗”字和“浴”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这首诗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1)用“逗”形容火光与青烟相映而跳动升腾的情态,似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