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词(之二)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面对秋天的景物,诗人产生怎样的感受?请作简要的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诗人将清寒的秋天与艳丽的春天相比较,认为秋天胜过春天
本题解析:
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 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登舍身台?? [明]戚继光?
向来曾作舍身歌,今日登临意若何?指点封疆余独感,萧疏鬓发为谁皤??
剑分胡饼从人后,手掬流泉己自多。回首朱门歌舞地,尊前列鼎问调和。?
【注】①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舍身台”在河北遵化。 ②封疆:诗中指边界。③皤:白。④胡饼:即烧饼,指干粮。⑤列鼎:列鼎而食,指权门的豪华生活;调和:菜肴的味道。?
小题1:本诗前三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本诗后四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的前三联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国为民尽心竭力的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所刻画的形象,先要读懂诗句意思,并且借助诗题、作者和注释结合分析。此题把分析对现象限定在诗歌前三联。首联讲的是人物(不难看出此人就是作者戚继光)的“向来”和“今日”:向来就立下舍身为国的壮志,今日此志仍存心中。第二联讲诗人不顾头发已斑白稀疏仍在指挥保卫边疆。第三联讲诗人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根据这前三联的意思,再结合注释和作者情况分析,答案不难得出。注意:答题时顶好先答一句总提,再根据三联内容分别说明。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问的是表现手法,但同样需要结合注释读懂诗句内容。可在回答前一题的基础上考虑:前三联描绘的的是一个为国为民尽心竭力的爱国将军形象;第四联讲的是权门的豪华生活。于是,“对比”这个概念自然会出现在头脑中,这里既有正反人物的对比,也有实写和虚写的对比。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题文】阅读《诗经 桃夭》,回答问题 (6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酒?泉?子???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本词塑造了"弄潮儿"什么样的形象?(不超过40字)(2分)
(2)这首词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塑造"弄潮儿"形象的?(4分)
参考答案:(1)塑造了弄潮儿具有精湛技艺、身手不凡、履险如夷、英勇无畏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横塘夜泊
清·释宗渭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1)请谈谈这首诗中“逗”字和“浴”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这首诗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1)用“逗”形容火光与青烟相映而跳动升腾的情态,似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